网贷逾期被起诉了?怎么查详细信息才靠谱?
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因您未按时偿还贷款,已进入司法程序”;或者一觉醒来,发现手机里多了一条法院传票的语音提醒,那一刻,心猛地一沉——完了,网贷逾期被起诉了,但问题是,你连对方是谁、案子进展到哪一步、自己该做什么都不知道,别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网贷逾期被起诉怎么查询详细信息,手把手教你把事情搞清楚,避免被误导、被吓懵。
先别慌,确认是不是真的被起诉
很多人一看到“起诉”两个字就紧张得不行,但其实不是所有催收说的“起诉”都是真的,有些平台或第三方催收公司会用“已起诉”“即将立案”等话术施压,目的就是让你赶紧还钱,所以第一步,冷静下来,核实信息真伪。
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确认是否真的被起诉:
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官方平台,所有公开的裁判文书都会在这里发布,输入你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就能查到是否有相关案件,注意:不是所有案件都会第一时间上网,一般判决后1-3个月才会公开。人民法院公告网(http://rmfygg.court.gov.cn)
如果法院联系不上你,可能会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这个网站专门发布法院公告,包括开庭通知、判决公告等。如果你的名字出现在这里,说明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拨打12368全国法院统一服务热线
这是最直接、最权威的方式,告诉客服你的身份证号,他们会帮你查询名下是否有正在审理的案件。这个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信息准确率高,强烈推荐。查看短信和邮件来源
正规法院发送的通知一般会包含案号、承办法官、法院名称和联系电话,你可以根据法院名称,直接拨打该法院的总机电话进行核实。
被起诉后,你能查到哪些详细信息?
一旦确认真的被起诉,接下来你要查清楚以下几点:
哪个法院受理的案子?
通常是贷款合同中约定的管辖法院,也可能是你户籍地或常住地的法院。案由是什么?
一般是“民间借贷纠纷”或“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原告是谁?
有时候你以为是网贷平台告你,但实际可能是平台把债权转让给了第三方公司,原告名字可能完全陌生,这很正常。诉讼请求是什么?
对方要求你还多少钱?是否包含高额利息、违约金?这些都要看清楚。有没有开庭时间?
如果已经立案,法院会安排开庭。你有权出庭应诉,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
这些信息,除了通过上述网站和电话查询外,还可以登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微信搜索即可),实名认证后,能查看自己涉及的所有案件进展,包括电子传票、开庭通知、调解记录等。
查到信息后该怎么办?
千万不要逃避!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你失去主动权。
收集证据
把你所有的还款记录、借款合同、催收沟通记录都整理好,特别是平台是否存在暴力催收、利息是否超过法定标准(年化利率超过15.4%的部分可主张无效),这些都可能成为你抗辩的依据。积极应诉
即使你暂时没钱还,也建议出庭,在法庭上你可以申请分期还款、减免部分利息,甚至提出反诉(比如对方违规放贷)。法院更愿意调解,而不是直接判你败诉。考虑协商或调解
很多网贷案件在开庭前会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这时候你可以和对方谈一个你能承受的还款方案,一旦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出具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但不会上征信“失信名单”。
建议参考:别等被起诉才行动
如果你现在只是逾期,还没被起诉,建议立刻做这几件事:
- 主动联系平台,说明困难,申请延期或分期;
- 避免失联,保持通讯畅通,防止被认定为“恶意逃避”;
- 如果平台已委托律所或催收公司,可要求对方提供委托证明和债权凭证;
- 尽早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可通过“征信中心”官网或“云闪付”APP免费查),了解逾期记录情况。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网贷逾期被起诉怎么查询详细信息?关键就三个字:查官方,别信催收的一面之词,也别被吓破胆。用12368、裁判文书网、法院小程序这些正规渠道,几分钟就能搞清楚真相,被起诉不等于败诉,也不等于这辈子完了,只要你积极应对,保留证据,合理主张权利,完全有机会把局面扭转过来。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放弃每一个愿意面对问题的人,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后悔,而是行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