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币到底是什么?普通人搞懂这几点就够了!
你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新闻——“比特币暴涨”“某某人靠炒币一夜暴富”“国家出手整顿虚拟币交易”……听得多了,心里难免嘀咕一句:虚拟币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是钱,还是骗局?
别急,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虚拟币是什么”这个问题掰开揉碎,讲个明明白白。
虚拟币不是“币”,但也不是“假币”
很多人一听“币”字,第一反应就是“钱”,但虚拟币和我们手里的人民币、美元完全不同,它没有央行背书,也不是法定货币,不能直接用来买菜、交房租(至少在国内不行)。
虚拟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数字代币”,它的存在依赖于加密算法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特币(Bitcoin),它诞生于2009年,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虚拟币。
那它为什么值钱?
因为它“稀缺”+“共识”,比特币总量上限是2100万枚,挖一个少一个,物以稀为贵,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它有价值,愿意用真金白银去换,它的价格就被推高了。
虚拟币 ≠ 虚拟货币,这两个概念别搞混!
这里要划重点了:在我国法律语境下,“虚拟币”和“虚拟货币”是有区别的。
我们常说的比特币、以太坊这些,属于“虚拟加密资产”,而“虚拟货币”这个词,在国内更多指的是像游戏币、Q币这类平台内使用的积分。
比如你在王者荣耀里充的点券,那叫虚拟货币,但它不能跨平台流通,也不具备投资属性。
而比特币这类虚拟币,虽然名字带“币”,但在中国不被承认是货币,也不能作为支付工具使用,2021年,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虚拟币的风险,你真的了解吗?
很多人看到别人赚钱,就一头扎进去,结果血本无归,为什么?
因为虚拟币市场波动极大,几乎不受监管,投机性极强,今天涨100%,明天可能暴跌50%,更可怕的是,很多项目打着“区块链”“元宇宙”的旗号,搞空气币、传销盘,收割普通投资者。
还有,私钥即资产,你的虚拟币存在数字钱包里,一旦私钥丢失或被盗,基本无法追回,不像银行账户还能挂失,这里是“你的钥匙你做主,丢了就真没了”。
国家为什么对虚拟币这么“严”?
核心就两个字:风险。
虚拟币容易被用于洗钱、逃税、非法集资,甚至成为跨境资金外逃的通道,而且它去中心化,国家没法控制发行量和流向,严重威胁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
我国明确禁止虚拟币的交易和兑换,也严禁金融机构提供相关服务,这不是“打压创新”,而是为了守住金融系统的底线。
建议参考:普通人该怎么看待虚拟币?
如果你是普通投资者,听我一句劝:别轻易碰虚拟币,尤其是炒币。
它不适合绝大多数人,风险远大于收益,你看到的“暴富神话”,往往是幸存者偏差,背后倒下的人更多。
如果你想了解区块链技术,可以学,那是未来;但别把技术理想和投资幻想混为一谈,真正有价值的,是底层技术的应用,比如供应链金融、数字身份认证,而不是炒一个看不懂的代币。
如果已经持有虚拟币,务必注意:
- 使用冷钱包存储,远离交易所;
- 不要轻信“稳赚不赔”的项目;
- 遵守国内法规,不参与交易炒作。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2021年9月,央行等十部门)
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我国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非法。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说明虚拟币作为“网络虚拟财产”有一定法律地位,但不等于认可其货币属性。)《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多起虚拟币案件以此定罪,提醒公众:利用虚拟币从事非法活动,将承担刑事责任。
虚拟币是什么?它是一把双刃剑。
一面是技术创新的火花,推动着区块链、Web3的发展;另一面是金融风险的漩涡,裹挟着贪婪与泡沫。
它不是钱,不能交易,更不能成为投机的温床,普通人最好的态度是:了解它,但不迷信它;尊重技术,但远离炒作。
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比特币,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
保持清醒,理性看待,才是对自己钱包最大的负责。
——本文由“法律与生活”专栏原创撰写,拒绝AI套话,只讲人话,只为让你真懂。
虚拟币到底是什么?普通人搞懂这几点就够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