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贷款到底是什么?普通人也能用吗?
“什么是商业贷款?”——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只跟大企业、老板们有关,是不是和我们普通人八竿子打不着?商业贷款远比你想象的更贴近生活,它可能正在悄悄影响着你创业的梦想、开店的计划,甚至是你身边朋友的小生意。
商业贷款就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企业、个体工商户或经营性主体提供的,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它和我们平时说的“房贷”“车贷”最大的不同在于:用途不同,审核标准不同,风险评估也不同。
举个例子,你朋友想开一家奶茶店,装修、进货、租门面都需要钱,但他手头紧,这时候他可以向银行申请一笔“商业贷款”,用于店铺的启动资金,银行会审核他的营业执照、经营计划、还款能力等,一旦通过,就能拿到资金支持,这笔钱不能用来买房买车,但可以用来“做生意”。
商业贷款的核心在于“经营性”三个字,它不是消费贷款,而是生产性资金支持,申请商业贷款的人,必须能证明自己有合法的经营主体,比如公司、个体户,甚至部分平台上的电商店主,银行要看你的流水、征信、抵押物或担保情况,来判断你是否具备还款能力。
很多人误以为商业贷款门槛高、流程复杂,其实不然,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现在很多银行推出了“小微贷”“经营快贷”等产品,额度灵活、审批快、利率也相对合理,只要你有真实经营、信用良好,哪怕是个体户,也能申请。
商业贷款也不是“白送的钱”,一旦违约,不仅影响个人征信,还可能面临资产被查封、拍卖的风险。借多少、怎么还、有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必须提前规划清楚。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打算创业或扩大经营,不妨先梳理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计划。找一家靠谱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咨询适合你情况的商业贷款产品,别只看利率,更要关注还款方式、是否有附加费用、提前还款是否收违约金等细节。最好准备一份简单的商业计划书,让银行看到你的项目有前景、有规划,这样获批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同时提醒一点:千万别用商业贷款的钱去炒房、炒股或进行高风险投资,这不仅违反贷款合同约定,一旦被查出,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甚至影响你未来所有信贷申请。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2号)第七条:
“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以外,不得发放其他种类的贷款。商业贷款属于自营贷款,由贷款人自主审查、自主发放、自担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小编总结:
“什么是商业贷款”?它不是老板的专属,而是普通人实现创业梦想的金融工具,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对了方向、做对了规划。它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助力器——用得好,能帮你扩大生意、提升收入;用不好,也可能陷入债务泥潭。理性借贷、量力而行,才是打开商业贷款的正确方式,下一次听到“商业贷款”,别再觉得陌生,它也许正是你通往自由职业或小老板之路的第一步。
商业贷款到底是什么?普通人也能用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