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网贷逾期,真的不能收罚息吗?真相来了!
平时信用良好,从不拖欠,结果因为一次突发状况——比如工资延迟、突发疾病或者家里急事,导致你的网贷还款晚了几天?这时候,平台不仅催你还款,还冷冰冰地告诉你:“已逾期,开始计算罚息。”你心里一咯噔:第一次逾期,就不能通融一下吗?罚息真的合理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很多人都关心却不太了解的问题——“第一次网贷逾期不准罚息”到底有没有法律依据?平台能不能收?我们作为借款人,有没有权利说“不”?
罚息,到底是“合法收费”还是“霸王条款”?
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罚息”。罚息就是你逾期还款后,平台在正常利息之外额外收取的惩罚性费用,它和违约金类似,但通常按日计算,越拖越贵。
很多人误以为:“我第一次逾期,平台就应该宽容,不能收罚息。”但法律上并没有规定“首次逾期免罚息”,也就是说,哪怕你是第一次逾期,只要合同里写了逾期要收罚息,平台就有权收取。
但!这里有个关键前提:合同必须合法、明确、且你知情同意。
重点来了:什么样的罚息才算“合法”?
不是所有平台说收就能收,根据《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罚息的总和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比如现在LPR是3.45%,那年化利率上限就是13.8%,如果你的贷款本身利率已经很高,再加上罚息,总成本一旦超过这个数,超出部分就是无效的。
平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罚息才算站得住脚:
- 在借款合同中明确写明逾期罚息的计算方式和标准;
- 在你签约前充分提示你注意这些条款(不能藏在一堆小字里);
- 不能以“服务费”“管理费”等名义变相收取高额罚息。
换句话说,如果平台没提前告诉你罚息怎么算,或者条款写得模模糊糊,那你完全可以质疑它的合法性。
那“第一次逾期不准罚息”有没有可能实现?
虽然法律没强制要求“首次逾期免罚”,但现实中,很多正规平台会设置“宽限期”或“首期豁免”政策。
- 有的平台给3天宽限期,只要在3天内还上,就不算逾期,也不收罚息;
- 有的平台对信用良好的用户,首次逾期会系统自动减免罚息;
- 还有的平台提供“逾期补救通道”,你主动联系客服说明情况,对方可能酌情免除。
“不准罚息”不是法律强制,但可以争取,关键是你得主动沟通,态度诚恳,说明是首次逾期、非恶意拖欠,并提供相关证明(比如工资延迟通知、医院单据等)。
被收了不合理罚息怎么办?
如果你发现平台收的罚息明显过高,或者合同根本没写清楚,你可以这样做:
- 先和平台协商,要求减免或退还;
- 保留所有证据:合同、还款记录、催收短信、通话录音;
- 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如果涉及金额较大,直接走法律程序,法院通常会支持你主张“过高罚息无效”。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第一次网贷逾期,别慌,也别认命。第一时间做三件事:
- 主动联系平台客服,说明情况,请求免除罚息;
- 检查合同条款,看罚息是否明确、是否超标;
- 保留沟通记录,万一后续有纠纷,这些都是你的“护身符”。
你不是欠债就低人一等,合理维权是你的权利,平台可以收罚息,但必须合法、合理、有依据。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
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为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第一次网贷逾期不准罚息”听起来像是一种理想状态,法律虽未强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关键在于:合同是否透明、罚息是否合理、平台是否尽到告知义务,作为借款人,我们既要守信用,也要懂法律,更要敢于在不合理收费面前说“不”。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不合理条款“割韭菜”,了解规则,理性沟通,合法维权,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钱包和信用,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别急着认罚,先问一句:这罚息,收得合法吗?
——你值得一个公平的对待。
第一次网贷逾期,真的不能收罚息吗?真相来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