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说委托第三方?是催收套路还是真有其事?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
“您好,这里是某某资产管理公司,受某某网贷平台委托,处理您名下的逾期债务,请您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面临法律诉讼。”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正式?甚至有点唬人?很多人一听到“委托第三方”这几个字,心里立马咯噔一下:完了,平台把我的债务转出去了,是不是更严重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网贷逾期后说“委托第三方”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正规流程,还是变相施压的催收话术?
“委托第三方”到底在委托什么?
我们先来拆解这个词。“委托第三方”从法律上讲,是指原债权人(也就是网贷平台)将债务催收、管理甚至债权转让等事务,交给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处理。
关键点来了:
- 如果只是委托催收,那第三方只是“代为提醒”,平台仍是债权主体,你还是得还给原平台。
- 如果是债权转让,那第三方可能已经“买断”了你的债务,你以后就得还给这个新公司了。
但现实中,很多所谓的“委托第三方”,其实只是催收外包,平台为了节省成本,把催收业务打包给第三方公司去做,并不等于债权转移。
听到“委托第三方”,别慌,先确认:他们到底是来催收的,还是来接手债务的?
为什么平台喜欢说“委托第三方”?
这里有三层心理战术:
制造紧迫感
“第三方”听起来更专业、更正式,仿佛事情已经升级到“法律程序”了,其实很多第三方公司连营业执照都拿不全,就是挂个名头吓唬人。规避平台责任
一旦催收行为过激(比如骚扰、恐吓、爆通讯录),平台可以推说:“这是第三方行为,我们不知情。”平台对外包行为仍需承担连带责任。为后续转让铺路
有些平台确实会把长期逾期的债权打包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这时候,“委托第三方”就是债权转让的前奏。但必须书面通知你,否则转让无效。
如何识别真假“委托第三方”?
别被一通电话就吓住,记住这几点:
✅要求对方提供委托协议复印件
正规的第三方必须能出示平台的授权书或委托合同,不能只靠一张嘴说。
✅查对方公司资质
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这家公司有没有金融类经营许可,有没有违法记录。
✅拒绝非书面通知的“债权转让”
根据法律规定,债权转让必须书面通知债务人,否则对你不发生效力,电话、短信说“现在你欠我们了”,都是耍流氓。
✅保留所有通话记录和短信
一旦遭遇暴力催收,这些就是维权证据。
逾期了怎么办?别被“委托第三方”吓破胆
核心建议:主动沟通,理性应对。
- 如果你确实暂时还不上,第一时间联系原平台,申请延期、分期或协商减免,很多平台有“困难帮扶通道”,别等第三方来催才后悔。
- 对第三方催收,只承认原平台的还款账户,绝不轻易把钱转给陌生公司。
- 警惕“反向操作”骗局:有些人冒充第三方,说“交一笔钱就能消除逾期记录”,这是典型的诈骗。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收到“委托第三方”的通知,先别慌,也别直接拉黑,冷静下来做三件事:
- 向原网贷平台官方客服核实是否存在委托关系;
- 要求第三方提供书面授权文件;
- 如果催收行为违法(如威胁、辱骂、骚扰家人),立即录音并投诉至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
你有权利知道谁在向你催债,以及他们是否有合法依据。
📚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 简单说:平台把债转给第三方,必须告诉你,否则你不用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 第三方催收违法,委托方(平台)也要负责。《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明确禁止暴力催收、骚扰无关人员、虚假承诺等行为。
➤ 所有催收必须合法、文明、透明。
“网贷逾期说委托第三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吓住后乱了阵脚。
真正的风险不在“第三方”,而在于你是否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平台可以委托催收,但不能绕过你擅自转让债权;第三方可以打电话,但不能违法施压。
你不是弱势群体,你是受法律保护的债务人。
面对逾期,最好的应对不是逃避,而是直面问题,理性协商,守住底线。
再厉害的催收,也怕一个懂法、有证据、敢维权的人。
别让一句“我们是第三方”就击溃你的心理防线。
你有权利,也有办法,把这场“债务对话”掌握在自己手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