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还能去干催收工作吗?真相让人意外!
手头紧,网贷还不上,逾期记录上了征信,心里慌得不行,这时候突然刷到一条招聘信息——“高薪急聘催收员,无学历要求,月入过万不是梦!”你心动了,但下一秒又犹豫了:我网贷都逾期了,还能去干催收这行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藏着不少法律和职业伦理的门道,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
我们得搞明白一件事:催收工作本质上是“替别人追债”,而不是“自己有没有债”,也就是说,从法律层面讲,目前并没有哪条明文规定说“有网贷逾期的人就不能从事催收行业”,换句话说,只要你年满18岁,具备基本沟通能力,不少催收公司确实不会在招聘时查你的征信记录。
但现实往往比法律复杂得多。
很多正规的催收公司,尤其是银行外包的第三方机构,在入职前会做背景调查,包括征信核查,如果你的逾期记录严重,比如连续逾期超过90天,或者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那大概率会被直接刷掉。不是他们歧视你,而是风险控制的要求——试想,一个自己都还不起钱的人,怎么去说服别人还款?客户一听你说话就怀疑:“你自己都欠钱,还好意思催我?”
更关键的是,催收岗位本身对“信用形象”有隐形要求,这不是说你必须完美无瑕,但起码不能“劣迹斑斑”,一旦你在工作中被客户发现个人信用有问题,轻则影响催收效果,重则引发投诉,甚至被公司辞退,有些公司还会在劳动合同里写明:“员工需保持良好信用记录,重大失信行为可作为解聘依据。”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心理反差带来的职业困境,你每天打电话催别人还钱,语气强硬、态度坚定,可回到家,自己却要面对催收短信和电话轰炸,这种“白天当债主,晚上成老赖”的撕裂感,长期下来,心理压力巨大,不少人干不了几个月就撑不住了。
也不是说网贷逾期就彻底和催收行业无缘,如果你只是短期逾期,已经结清,或者正在积极协商还款,整体信用状况可控,那还是有机会的。关键在于你能否证明自己“知错能改,且具备专业素养”,你能清楚解释逾期原因,展示还款计划,表现出对金融规则的尊重和理解,反而可能成为你做催收的“共情优势”——毕竟,你懂那种窘迫,说话时更容易拿捏分寸。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网贷逾期,又想进入催收行业,建议你这样做:
- 优先处理自己的债务问题,哪怕分期也好,先展现还款意愿;
- 避免选择银行或大型金融机构的催收岗位,可先从非金融类的账款催收(如物业、通信欠费)入手积累经验;
- 提升沟通技巧和法律常识,催收不是吼人,而是讲策略、讲合规;
- 诚实面对背景调查,隐瞒不如坦诚,反而更容易赢得信任。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但依法公开的信息除外。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十条:催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不得有重大失信记录。
-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注:虽然“重大失信记录”未明确界定,但实践中通常包含长期逾期、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等情况。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彻底无缘催收工作,但这条路注定走得艰难,法律没拦你,但现实会给你设卡,真正决定你能不能干的,不是逾期本身,而是你如何面对它。与其想着“靠催收翻身”,不如先把自己从债务泥潭里拉出来,信用可以修复,人生可以重启,但前提是——你得先对自己负责,当你能稳住自己的财务,才有底气去影响别人。催收的本质是专业与信任的结合,而不是“以债治债”的捷径。
网贷逾期了,还能去干催收工作吗?真相让人意外!,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