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性侵?你真的了解它的严重性吗?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看似平常的触碰、一句越界的玩笑、一次未经同意的身体接触,可能就已经构成了性侵?很多人听到“性侵”这个词,第一反应是暴力、强奸、深夜街头的袭击——但现实往往更隐蔽、更复杂。性侵,远不止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它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核心在于“违背他人意愿”。
什么是性侵?从法律角度讲,性侵是指任何未经对方明确同意,以暴力、胁迫、欺骗或其他手段实施的与性有关的身体接触或行为。这包括但不限于强奸、强制猥亵、性骚扰、偷拍、传播私密影像等,它的本质不是“性”,而是“权力”与“控制”——施害者通过性的方式剥夺他人的自主权和尊严。
很多人误以为性侵必须发生在陌生人之间,或者一定要有明显的暴力痕迹。但事实上,超过70%的性侵案件发生在熟人之间——可能是同事、朋友、亲戚,甚至是伴侣。一个晚宴后的“顺路送你回家”,一次独处时的“突然亲吻”,一场酒局中的“开个玩笑”式的抚摸,都可能成为性侵的开端,而受害者往往因为羞耻、恐惧、社会压力而选择沉默。
更令人痛心的是,“没有说不”不等于“同意”,法律上强调的是“积极同意”(affirmative consent),也就是说,只有在对方明确、清醒、自愿地表达“我愿意”的情况下,行为才合法,醉酒、昏迷、被威胁、被操控状态下的“沉默”或“顺从”,都不能视为同意。
我们还必须打破一个误区:性侵的受害者不分性别、年龄、身份。男性也可能被性侵,儿童可能被熟人诱骗,职场中的上下级关系也可能滋生权力性侵,每一个受害者都值得被倾听、被支持,而不是被质疑“你当时为什么不反抗?”“你穿得太少了吧?”——这些二次伤害,往往比事件本身更持久、更深刻。
真正理解“什么是性侵”,不仅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是社会观念的觉醒。我们需要教育孩子从小认识身体界限,需要在职场建立反性骚扰机制,需要在家庭中传递尊重与平等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当有人站出来说“我被侵犯了”,我们第一反应应该是“我相信你”,而不是“你确定吗?”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遭遇了性侵,
- 安全第一,尽快脱离危险环境;
- 保留证据,不要洗澡、更换衣物,及时报警或联系专业机构;
- 寻求帮助,可以联系妇联、法律援助中心、心理咨询师等;
- 不要自责,错的是施害者,不是你。
每一份勇气都值得被守护,每一次发声都可能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条: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小编总结:
“什么是性侵?”——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尊重、边界与人性的深刻命题。它不只存在于新闻里,也可能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变的一部分:学会说“不”,也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听见沉默,也回应呼救。真正的文明社会,不是没有伤害,而是敢于直面伤害,并为每一个受害者撑起法律与良知的保护伞。让我们从理解开始,从尊重出发,共同守护每个人的尊严与安全。
什么是性侵?你真的了解它的严重性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