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也能当代言人吗?
你有没有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某个网红拿着某款饮料笑着说:“我最近最爱喝这个,真的超好喝!”然后下面还标注着“本内容含品牌推广”?或者在微博上,看到明星晒出一款新手机,配文:“感谢品牌方的信任,很高兴成为XX品牌的代言人。”这时候你有没有好奇过:代言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只有明星才能代言?普通人有没有机会参与?
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把“代言”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
代言是什么意思?别被“高大上”吓住
代言就是一个人用自己的形象、影响力或公众信任,为某个产品、服务或品牌进行推荐或宣传的行为,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它本质上就是“我用了这个东西,我觉得好,所以我愿意站出来说句话”。
明星代言大家见得多了,比如某顶流男星代言某国产手机,拍广告、上综艺、发微博,粉丝一看:“哇,他都用了,那我也试试!”这就是典型的商业代言。
但别以为只有明星才能代言,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比如小红书博主、抖音达人、甚至是朋友圈里那个总晒护肤品的闺蜜,都在做“代言”——只不过更准确的说法是“种草”或“推广”。
关键点来了:只要你是以自己的名义、形象或影响力,公开推荐某个商品,并因此获得报酬或利益,哪怕只是换了一堆免费产品,这在法律上,就已经属于“广告代言”行为。
代言不是随便说说,搞不好要担责!
很多人觉得:“我又不是明星,我说一句‘这个面膜好用’,还能出什么问题?”但现实是,代言一旦涉及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轻则被平台封号,重则被消费者起诉,甚至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举个真实案例:某位百万粉丝的美妆博主推荐一款“纯天然无添加”的面霜,结果被检测出含有违禁成分,消费者用了之后过敏,集体维权,最后这位博主不仅被品牌方解约,还被市场监管局罚款,理由是“作为广告代言人,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
所以你看,代言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它背后是法律责任。
什么样的人可以代言?有没有门槛?
根据我国《广告法》规定,代言人必须是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也就是说:
- 明星可以;
- 网红可以;
- 普通消费者写测评、拍视频收钱推广,也可以;
- 但企业自己宣传自己,比如老板出镜说“我们家产品最好”,这不算代言,这叫“广告主自宣”。
法律还特别规定:未满十周岁的儿童不得作为广告代言人,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也不得使用患者、医生的形象做推荐。
代言的核心:真实 + 合法 + 负责
真正的代言,不是谁给钱多就替谁说话,而是建立在“我用过、我了解、我敢负责”的基础上。
如果你连产品都没用过,就凭品牌方给的脚本念台词,那这种“代言”不仅不道德,还可能违法。
无论是专业艺人还是素人博主,记住三点:
- 自己先用过、体验过,再开口;
- 不夸大功效,三天祛斑”“一周瘦十斤”这种话千万别说;
- 标明“广告”或“推广”,让消费者知道这不是纯个人分享。
建议参考:想做代言?先搞清这三件事
- 你是否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无论是粉丝量、专业背景还是口碑,代言的前提是你的话有人信。
- 你是否了解产品?别为了赚快钱接不适合自己的品牌,一旦翻车,损失的是长期信誉。
- 你是否愿意承担法律责任?代言不是“拿钱办事”那么简单,出了问题,你可能要和品牌方一起“背锅”。
建议普通人从小范围推广做起,比如在社交平台分享真实使用体验,逐步建立信任,而不是一上来就签大合同、接违禁品类。
相关法条参考(划重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广告法》第三十八条:广告代言人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
- 《广告法》第五十八条:广告代言人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作推荐的,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至二倍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三年内禁止代言。
“代言是什么意思?”——它不只是明星站台、拍广告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公开推荐行为,背后是法律责任与公众影响力的双重约束。
无论是大V还是普通人,只要你在公开场合为某个产品“说话”,并且因此获得利益,你就已经进入了“代言”的法律范畴。别把代言当流量变现的捷径,而要把它当成一种责任。
真实体验是底线,合法合规是红线,公众信任是生命线。
下次你说“这个东西真好用”之前,不妨多问自己一句:我敢为这句话负责吗?
如果是,那你已经在做一个合格的“代言人”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