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利率多少?那一年借钱到底贵不贵?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翻着老账本,突然看到一笔2016年的借款合同,心里“咯噔”一下:那会儿的年利率到底是多少?我多付了还是少算了?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2016年那些和“利率”有关的法律真相。
2016年,是中国金融监管逐步规范的一年,也是民间借贷法律规则发生重要变化的分水岭,那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5年出台,2016年全面适用)正式落地执行,给“利息”划了一道清晰的“三区两线”。
关键来了:2016年年利率多少才算合法?
简单说,2016年民间借贷的年利率被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年利率24%以下,法律明确保护。
只要约定的年利率不超过24%,法院一定支持,比如你借了10万,年息2万,完全合法,对方必须还。第二层:年利率24%到36%之间,属于“自然债务区”。
已经自愿还了的,法院不追回;但要是没还,出借人起诉,法院也不会支持这部分利息,说白了,这个区间是“给了不退,不给也不强要”。第三层:年利率超过36%,一律无效。
不管你签了啥合同,只要超过36%,超出部分就是高利贷,法律不认,还能要求返还。
2016年年利率的“安全线”是24%,“红线”是36%,这个标准,直接影响了成千上万起借贷纠纷的判决。
那银行贷款呢?2016年,央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4.35%,但银行实际放贷会根据客户资质、贷款类型浮动,比如房贷、车贷、经营贷,利率通常在5%到8%之间,比起民间借贷,那是“温柔”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P2P平台还很火,很多平台打着“年化收益12%”“保本高息”的旗号吸金,但后来爆雷一堆,很多人血本无归。当时很多平台的实际年利率远超36%,只是包装成“服务费”“管理费”绕开监管,本质上就是非法集资。
建议参考:
如果你现在正在处理2016年的借贷纠纷,一定要先查清当时约定的利率是多少,有没有超过24%或36%,别光看合同写的“月息2分”(即24%),还要看有没有隐藏费用,保留好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借条原件,这些在打官司时都是“硬通货”。别让时间模糊了你的权利。
相关法条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5年9月1日起施行,2016年适用)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
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小编总结:
2016年年利率多少?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但核心就三点:24%以内受保护,24%-36%已付不退,超过36%就是违法,那一年,法律终于给民间借贷套上了“紧箍咒”,也让无数人意识到:借钱不是儿戏,利息更不是随便写写。
无论你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搞懂那年的利率规则,不只是为了算清一笔账,更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法律底线,时间会过去,但权利不会过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