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到底算不算犯法?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深夜翻看手机,发现另一半和别人暧昧的聊天记录;或者明明说好回家吃饭,却一次次“加班”到凌晨才归?那一刻,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这算不算出轨?
“出轨”这个词,几乎成了现代情感关系中最让人敏感的词汇之一,但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是出轨”,它在法律上到底意味着什么?是道德问题?还是真的触犯了法律?咱们就来掰扯清楚。
咱们得先给“出轨”下个定义。从社会和情感角度来说,出轨通常指的是已婚或处于稳定恋爱关系中的一方,在情感或身体上与第三方建立了超越正常交往的关系,婚外情、同居、发生性关系、长期精神依赖等,这些都被大众普遍视为“出轨”。
但问题来了——法律上承认“出轨”这个概念吗?
我国《民法典》里并没有“出轨”这个法律术语,但它所涵盖的行为,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是被明确约束的,比如说,如果已婚人士与他人同居,或者重婚,这就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这里的“忠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背叛”。
更进一步,如果出轨行为达到了“与他人同居”或“重婚”的程度,另一方在离婚时不仅可以主张离婚损害赔偿,还可以要求多分财产,这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一方长期与第三者租房同居,被拍到证据确凿,法院在判决离婚时,会认定其违反夫妻忠实义务,从而在财产分割上向无过错方倾斜。
但这里要划重点了:并不是所有“精神出轨”或偶尔的暧昧聊天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过错,法院在认定“过错”时,讲究的是证据和行为的严重性,你看到一条暧昧微信,可能让你心碎,但在法律上,它未必能成为“判决你赢”的关键证据。真正的法律认定,需要的是持续性、稳定性、公开性的婚外关系,比如长期同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等。
那很多人会问:“如果他/她只是精神出轨,没发生关系,也算出轨吗?”
从情感角度,当然算。感情的背叛,有时候比身体的越界更伤人,但从法律维权的角度,精神出轨很难单独作为请求赔偿的依据,除非你能证明这种精神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婚姻关系,甚至导致分居、家庭破裂,否则在法庭上,法官可能更倾向于将其归为“情感矛盾”,而非“法定过错”。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失落:原来法律不是万能的?没错,法律管的是行为底线,而感情的底线,往往在人心。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怀疑伴侣出轨,别急着撕破脸,先冷静收集证据,聊天记录、开房记录、同居照片、证人证言等,都是未来可能用得上的关键材料,但记住:取证必须合法,不能偷录、偷拍他人隐私,否则可能反被起诉侵犯隐私权,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婚姻家事律师,评估你的处境,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是修复关系?还是果断离婚?每一步都值得慎重。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条:
“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什么是出轨”?它既是情感的崩塌,也可能是一场法律的较量,虽然不是所有出轨都能被法律直接制裁,但严重的婚外关系,尤其是同居、重婚等行为,确实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法律后果,更重要的是,无论法律如何界定,每个人都应守住婚姻的底线——忠诚,不只是承诺,更是责任,感情可以有裂痕,但尊严和底线,不该轻易让步,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困境,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法律和理性,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出轨到底算不算犯法?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