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包括什么?一文搞懂你不可不知的权利底线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别人不能随便用你的照片发朋友圈?为什么造谣中伤你可能要坐牢?为什么你的名字、声音、肖像甚至“被遗忘的权利”都受法律保护?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却常常忽视的法律概念——人格权。
咱们就来聊点“走心”的:人格权包括什么?它不只是冷冰冰的法律术语,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尊严和自由的体现,它像空气一样,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被侵犯,那种窒息感,谁都受不了。
人格权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人格权就是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它不依赖于身份、地位、财富或权力,而是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就自带的“权利包”,无论你是明星、企业家,还是普通打工人,你的人格权都平等受法律保护。
人格权的核心,是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自由与独立,它不是虚的,而是实打实能用法律武器捍卫的“盾牌”。
人格权包括什么?一张清单帮你理清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的规定,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权等,下面咱们一个个拆开讲,让你真正“看懂”自己的权利。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这是最基础的人格权,没有生命,其他一切权利都是空谈。
生命权: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你的生命。
身体权:你的身体完整不受侵犯,比如未经同意抽血、手术都可能构成侵权。
健康权:不仅指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长期网络暴力导致抑郁,也可能构成对健康权的侵害。姓名权与名称权
你可以决定自己的名字,别人不能随意冒用、篡改或丑化。
有人盗用你的名字注册公司、签合同,这就是侵犯了你的姓名权,而企业、组织则享有名称权,同样受保护。肖像权
你的脸,不是谁想用就用的!
过去很多人觉得“拍了照发朋友圈不算事”,但《民法典》明确规定:未经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哪怕是你朋友拍的,也不能随便发。
尤其是带货、广告、短视频中使用他人形象,必须获得授权,否则就是侵权。名誉权
你的“名声”值钱吗?法律说:值!
散布谣言、恶意差评、造谣诽谤,哪怕是在微信群、朋友圈,只要造成负面影响,就可能侵犯名誉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键盘侠也可能被告上法庭。荣誉权
你获得的奖状、荣誉称号,是你的精神财富。
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诋毁你的荣誉,比如单位擅自撤销你评上的“先进工作者”,就可能构成侵权。隐私权
你的私密生活,别人无权窥探。
偷拍、偷录、私拆信件、跟踪定位、公开他人私密信息……这些行为都踩了红线。
连你的聊天记录、行踪轨迹,都属于隐私保护范畴。个人信息保护权
这是数字时代新增的“高频权利”。
你的手机号、身份证号、住址、消费记录、人脸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
企业收集、使用这些信息,必须明示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取得你的同意,否则,就是违法。
人格权可以放弃吗?能转让吗?
不能!
人格权具有专属性,与人身不可分离。
你不能说“我自愿让人拍裸照发网上”,这种“同意”在法律上可能无效,因为涉及公共秩序和道德底线。
人格权不是商品,不能买卖,也不能随便放弃。
人格权被侵犯了怎么办?
别忍着!你可以:
- 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 要求赔偿损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 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比如侮辱罪、诽谤罪。
法律是你的后盾,不是摆设。
✅ 建议参考:如何更好地保护你的人格权?
- 提高法律意识:别觉得“小事一桩”,你的每一次沉默,可能都在纵容侵权。
- 保留证据:截图、录音、录像,第一时间固定证据。
- 及时维权:通过平台投诉、律师函、法院起诉等方式果断出手。
- 企业注意合规:收集用户信息必须合法合规,避免“大数据杀熟”或信息泄露。
- 教育孩子:从小培养尊重他人人格权的意识,网络言行也要有边界。
📚 相关法条(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行踪信息等。
人格权包括什么?它不只是法律条文里的几个词,而是你作为一个人,最基本、最核心的尊严保障,从你的名字到你的脸,从你的健康到你的隐私,每一项权利都值得被尊重、被守护。
在这个信息爆炸、流量至上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清醒:权利不是拿来交易的,而是用来捍卫的。
别等到被网暴、被偷拍、被冒名贷款时才后悔没早懂这些。
了解人格权,就是了解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你的人格,无价。
你的权利,不容侵犯。
从今天起,做一个懂法、守法、更会用法的清醒之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