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真的会收到律师函吗?别慌,先搞清楚这几点!
某天手机突然静音,却接到一个陌生座机来电,或者信箱里莫名其妙多了一封“法律文书”?打开一看,抬头写着“律师函”三个大字,内容是“因您长期未偿还网络贷款,已涉嫌违约,现正式通知您限期还款,否则将依法追责”……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问号:我就是晚还了几期,至于发律师函吗?这玩意儿是不是真的?会不会是诈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一下这个让无数人“夜不能寐”的问题——网贷逾期会被寄律师函吗?
答案是:有可能,但不是所有逾期都会。
咱们先理清逻辑,网贷,说白了就是你和平台之间签了一份借款合同,只要合同合法有效,你没按时还钱,那就是违约,而一旦违约,平台为了催收,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短信提醒 → 电话催收 → 第三方催收 →法律手段施压,而律师函,往往就出现在这个“法律手段施压”的环节。
那什么情况下会发律师函呢?
逾期时间较长:比如连续逾期3个月以上,金额较大(通常几千甚至上万),平台觉得常规催收无效,就会考虑走法律流程,而律师函是第一步“正式警告”。
催收成本高:有些平台为了节省诉讼成本,会先发律师函“吓一吓”,逼你主动还款,毕竟打官司费时费力,能协商解决最好。
走诉讼前置程序:很多法院在立案前要求“履行催告义务”,律师函就是一种合法的催告方式,为后续起诉做铺垫。
外包催收机构操作:不少网贷平台会把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而这些公司为了显得“正规”,常常会以律师事务所名义发函,增强威慑力。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律师函”都真的来自律师,现在市面上有不少“伪律师函”,就是催收公司自己打印的恐吓信,抬头写个“某某律师事务所”,内容却漏洞百出,没有律所盖章、没有律师执业证号,甚至连地址都是假的,这种函件不具备法律效力,更多是心理施压。
真正的律师函长什么样?
- 有律师事务所的正式抬头和公章
- 附有律师的执业证号和联系方式 严谨,引用相关法条
- 通过邮政EMS或电子送达(有回执)
- 明确告知你的权利义务及后续法律后果
收到律师函后该怎么办?
别慌。律师函≠法院传票,它只是提醒,不是判决,但它也意味着:你已经被列入“重点催收对象”,下一步可能就是起诉。
建议参考:
如果你真的收到了律师函,先做三件事:
- 核实真伪:打电话到函件上的律所官网电话,确认是否真实发出;
- 保留证据:保存好借款合同、还款记录、律师函原件或扫描件;
- 主动沟通:如果确实无力偿还,可以尝试联系平台或律所,协商分期、延期或减免部分利息,避免事态升级。消极逃避只会让问题更严重。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
“律师承办业务,应当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签订书面委托合同。”
(这意味着,正规律师函必须有律所背书,不能个人随意发送)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确实有可能收到律师函,但这不是必然结果,而是平台在催收无效后的一种法律施压手段。真正的律师函具备法律形式要件,而虚假函件则多为心理战术,关键在于——别被吓住,更别装看不见。面对逾期,最聪明的做法是正视问题,积极沟通,合理维权,毕竟,债务可以协商,信用值得珍惜。与其担心律师函真假,不如早点规划还款,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网贷逾期真的会收到律师函吗?别慌,先搞清楚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