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被寄菜刀?这事儿是真的吗,违法吗?
“再不还钱,我们就给你寄‘特别礼物’了!”听起来像是吓唬人,可最近不少网友爆料,说自己真的收到了从外地寄来的菜刀、寿衣,甚至是血衣……寄件人信息模糊,但无一例外都和自己逾期的网贷有关,一时间,“网贷逾期寄菜刀违法吗是真的吗”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这事儿听着就瘆得慌,一把冷冰冰的菜刀出现在家门口,谁看了不心里发毛?但问题是,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这种行为到底违不违法?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件事背后的法律真相。
寄菜刀是“催收新招”?还是心理恐吓?
首先得明确一点:正规的催收手段,绝对不可能包括寄送刀具、冥币、骨灰盒这类物品,这些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提醒还款”的范畴,属于典型的软暴力催收。
根据不少受害者反馈,这些“神秘包裹”往往是在他们逾期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包裹上可能没有明确寄件人,但通过快递单号追踪,发现寄件地与网贷平台的注册地或合作催收公司有关联,虽然平台通常会甩锅说“这是第三方行为,我们不知情”,但从法律角度看,平台对委托的催收行为负有监管责任。
关键点来了:哪怕平台声称“不知情”,只要能证明催收行为与其存在委托关系,平台就要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寄菜刀到底违不违法?
答案是:违法!而且涉嫌多项刑事犯罪!
涉嫌寻衅滋事罪
根据《刑法》第293条,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可构成寻衅滋事罪,而寄送菜刀这种带有强烈威胁意味的行为,明显属于“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的范畴。涉嫌非法使用邮递渠道进行威胁
邮寄管制刀具(部分菜刀属于管制范围)本身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更别说用这种方式进行威胁。以邮寄物品的方式实施精神压迫,属于典型的“软暴力”,已被纳入扫黑除恶重点打击范围。侵犯人格尊严与安宁权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和生活安宁权,你睡得好好的,突然收到一把刀,家里老人孩子吓得不敢出门——这已经严重侵犯了你的基本人格权利。
所以说,寄菜刀不是“提醒”,而是赤裸裸的恐吓,是违法行为,严重时可能构成犯罪!
为什么这种事屡禁不止?
原因很简单:违法成本低,取证难,受害者往往选择沉默。
很多网贷平台把催收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些公司为了“业绩”,什么手段都敢用,而受害者因为本身有逾期记录,心理上处于弱势,担心曝光后影响征信或被进一步报复,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但越是这样,越助长了这些黑灰产的嚣张气焰。
如果你真的收到了“特别包裹”,该怎么办?
别慌!记住这几点:
- 保留证据:拍照、录视频,保存快递单、包裹、刀具(注意安全!不要直接用手碰),最好连包装袋一起封存。
- 立即报警:拨打110,明确说明你遭受了恐吓和威胁,要求警方立案调查。
- 向监管部门投诉: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该网贷平台及催收行为。
- 通知平台:通过官方渠道告知平台你遭遇了非法催收,要求其承担责任。
你的沉默,就是对方继续作恶的底气。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经历网贷逾期,首先要正视问题,合理规划还款,但绝不意味着你要接受任何形式的侮辱、威胁或恐吓,面对非法催收,尤其是涉及人身威胁的行为,一定要果断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可以咨询专业律师,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提起民事诉讼索赔精神损害。
建议大家在借款前理性评估自身还款能力,避免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欠钱不还该承担民事责任,但绝不代表你可以被随意欺凌。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自然人享有生活安宁权,不受非法侵扰。《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
明确禁止催收人员使用暴力、恐吓、侮辱、骚扰等不当手段,不得向无关第三人催收,不得寄送威胁性物品。
“网贷逾期寄菜刀违法吗是真的吗”——这不仅是真,而且是赤裸裸的违法!
一把菜刀,看似无伤,实则背后是心理压迫、精神恐吓,是对法治底线的挑衅。
我们理解逾期的压力,但也必须清醒:债务问题归民事,人身安全是红线。
无论你欠多少钱,都没有人有权让你活在恐惧中。
遇到此类行为,别怕,别忍,保留证据,果断报警,用法律筑起你的保护墙。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该缺席,你,值得被尊重,也值得被保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