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案是什么意思?律师口中的‘收案’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你有没有在咨询律师时,听到对方说:“这个案子我们已经收案了”?或者你刚把材料交过去,律师回复:“我们正在走收案流程。”这时候你可能会一头雾水:收案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交了钱就能打官司吗?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收案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重要,以及它对你的案件意味着什么。
收案是什么意思?别被术语吓住
“收案”就是律师事务所正式决定受理你的案件,并启动内部登记和管理流程,它不是签合同,也不是开始打官司,而是律所内部的一个“启动键”。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你想在餐厅订一桌年夜饭,打电话过去说想订位,餐厅说“可以,但得先登记信息、交定金”,这个“登记+确认”的过程,就相当于律所的“收案”。
收案不是口头答应,而是一套严谨的内部流程,包括:
- 审查案件是否属于律所执业范围
- 判断律师是否有时间承接
- 分析案件风险(比如胜诉可能性、证据是否充分)
- 确认委托人身份及材料真实性
- 填写收案审批表,分配承办律师
- 建立案件档案编号
只有走完这一整套流程,律所才算真正“收案”。
为什么收案这么重要?因为它关乎你的权益
很多人以为,只要律师口头答应代理,就算案子“接了”,但没有正式收案,你的案子在律所系统里就是“黑户”。
我曾经遇到一位当事人,律师口头承诺代理,收了部分费用,但一直没走收案流程,结果后来律师跳槽、律所不认账,当事人维权困难,钱也退不回来。
收案是律所对你案件负责的第一步,它意味着:
✅ 律所正式建档,案件有据可查
✅ 有明确的承办律师和团队跟进
✅ 后续工作(如立案、开庭)可以有序推进
✅ 一旦发生纠纷,有内部记录可追溯
没有收案,就没有真正的法律服务启动。
收案和签合同是一回事吗?
不是,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
- 签合同:是你和律所之间的法律协议,明确服务内容、费用、权利义务。
- 收案:是律所内部的管理行为,决定是否正式承接这个案件。
理想流程应该是:先评估案件 → 再签合同 → 最后律所走收案流程。
但现实中,有些律所为了抢案源,先签合同收钱,再拖延收案,这时候你要警惕——没收案,等于服务没启动,律师随时可能“撂挑子”。
如何判断律所是否真的“收案”了?
你可以直接问:“我们这个案子有没有完成收案审批?有没有案件编号?”正规律所都会给你一个案件编号,就像医院的病历号一样,是案件的“身份证”。
你还可以要求查看收案登记表(部分律所允许当事人查阅),确认承办律师是否已正式接手。
收案不是小事,它是你和律所建立正式法律服务关系的“第一道门槛”。
✅ 建议参考:如何确保你的案子顺利“收案”?
- 选择正规律所:查看律所是否有司法局备案,律师是否有执业证。
- 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哪怕律师说得再好,也要等收案完成再放心。
- 索要案件编号:这是你案件被正式受理的标志。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尤其是关于收案进度的聊天、邮件。
- 合同与收案同步推进:签完合同后,主动询问收案进展,避免“钱交了,案没立”。
📚 相关法条参考: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规定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账。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案件管理制度,对案件受理、办理、结案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统一的收案、收费管理制度,不得私自收案、收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十条:
“律师应当在律师事务所统一管理下执业,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收费。”
这些法条都强调:收案必须由律所统一管理,不能个人说了算,这也是保护你权益的重要机制。
“收案是什么意思”?它不只是一个术语,而是你案件能否被认真对待的关键一步,它代表着律所的正式接纳、内部流程的启动,以及对你法律诉求的真正回应。
别小看这个环节——它决定了你的案子会不会被“挂起”,律师会不会真正上心,下次你和律师沟通时,不妨多问一句:“我们这个案子收案了吗?”
这一问,可能就避免了后续的一大堆麻烦。
真正的专业,往往藏在细节里,而收案,就是那个你不能忽略的细节。
收案是什么意思?律师口中的‘收案’到底藏着什么门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