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偿是什么意思?别再被这几个字搞懵了!
你有没有在签合同、打官司,或者看新闻时,突然冒出一句“债务已清偿”或“尚未清偿”?心里嘀咕:清偿到底是个啥?是不是还完钱就叫清偿?那要是还了一半呢?别急,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清偿”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实则接地气的法律概念,掰开揉碎讲清楚。
清偿是什么意思?简单说,把欠的还干净了”,在法律上,清偿是指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完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尤其是金钱债务,把该还的钱、该交付的物、该完成的事,全部做到位了,一旦清偿完成,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就归于消灭——相当于这事儿翻篇了,债主不能再找你要钱,你也不再欠人情。
举个例子:你跟朋友借了5万块钱,约定一年后还,到期那天,你把5万整钱打到他账户上,他还给你写了收条,这时候,这笔债务就已经清偿了,从法律角度看,你们之间的借贷关系就此结束,哪怕他哪天翻旧账,拿着借条来要钱,你也完全可以说:“早清偿了,有转账记录为证。”
但注意!清偿≠部分还款,如果你只还了3万,剩下2万没还,那就叫“部分清偿”,债务依然存在,剩下的2万还得继续还,如果合同里约定了利息或违约金,没清偿的部分可能还会继续“滚雪球”。
再进一步说,清偿也不一定非得用钱,比如你欠人一台相机,你可以直接把相机还回去,这也叫清偿;或者,对方同意你用一辆自行车抵债,这叫“代物清偿”——虽然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消灭债务。
还有一个关键点:清偿必须是合法、有效、自愿的履行行为,如果是被逼着还钱,或者钱给了错误的人(比如债主的亲戚,但没授权),那可能不算有效清偿,债务依然存在。
说到这里,你可能想问:那万一我清偿了,但对方不认账怎么办?很简单——保留证据!转账记录、收条、聊天记录、录音,能留的都留着,清偿不是靠嘴说的,是靠证据证明的,没有证据的“清偿”,在法律上等于没清偿。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处理债务问题,不管是借钱还是被欠钱,一定要搞清楚“清偿”的法律意义。
- 还钱时,记得让对方出具收条或清偿证明,注明“债务已全部清偿,双方无其他争议”。
- 收到还款的一方,也应及时确认,避免日后纠纷。
- 如果涉及大额债务,建议通过银行转账并备注用途,偿还XX借款”,避免现金交付带来的举证困难。
- 遇到对方拖延承认清偿的,别犹豫,收集证据,必要时走法律程序维权。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
债务履行,即为清偿。”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条:
“债务人对同一债权人负担的数项债务种类相同,债务人的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由债务人在清偿时指定其履行的债务。”
这些法条明确告诉我们:清偿是债务消灭的核心方式,而履行行为必须明确、完整、合法,才能真正“了结”一笔债务。
清偿是什么意思?一句话:还完了,干净了,两不相欠。
它不只是“还钱”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法律行为,标志着债权债务关系的正式终结。
无论是个人借贷、合同履约,还是企业债务,清偿的完成必须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别小看这两个字,它背后牵扯的是责任、信用和法律保障。
下次再看到“清偿”这个词,别再一头雾水了——它就是债务旅程的终点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还钱要清,清偿要证,法律从不认模糊的“我以为”。
清偿是什么意思?别再被这几个字搞懵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