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工伤?你真的懂吗?一文讲清工伤认定的那些事
上班时不小心扭了脚、在工地上被砸伤,甚至通勤路上出了车祸,心里嘀咕一句:“这算不算工伤?”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什么叫工伤,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背后牵扯的法律问题可不少,搞不清楚,可能就白白错过了应得的赔偿。
什么叫工伤?先从定义说起
很多人以为,只要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受伤,就一定是工伤,没那么简单。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情形,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每一个字都藏着关键信息。
我们来拆解一下:
- “职工”:指的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正式工、临时工,甚至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视具体情况而定)。
- “工作过程中”:不单指上班打卡的那几个小时,还包括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后的收尾,以及因工外出、出差等。
- “因工作原因”:这是核心!受伤必须和工作有直接因果关系,比如搬运货物时扭伤,是工伤;但上班时间打架受伤,通常就不算。
哪些情况算工伤?这几种你一定要知道
别以为只有在车间、工地才会受伤,现实中的工伤认定,比你想象的更复杂,下面这几种情况,90%的人都容易误解:
上下班途中出车祸?算!但有条件
很多人不知道,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也算工伤,比如你骑电动车被车撞了,交警认定对方全责,那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但如果是因为自己闯红灯导致事故,那就不行。在公司加班猝死?算!
近年来,“过劳死”引发广泛关注,如果员工长期加班、超负荷工作,最终突发心梗、脑溢血等导致死亡,经鉴定与工作强度密切相关,可以被认定为视同工伤。出差期间受伤?算!
出差不是“放假”,只要是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受伤,比如在客户公司谈业务时滑倒,哪怕是在酒店洗澡摔伤,只要和工作相关,通常都算工伤。患职业病?当然算!
长期接触粉尘、噪音、有毒化学品等导致的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性耳聋等,一经确诊并被认定为职业病,直接视为工伤。
哪些情况不算工伤?别被误导!
也不是所有工作相关的伤害都能认定为工伤,以下几种情况,法律明确排除在外:
- 因故意犯罪导致伤亡的;
- 醉酒或吸毒期间受伤的;
- 自残或自杀的。
举个例子:员工上班期间喝酒,结果从梯子上摔下来,这种情况即便发生在工作时间,也不会被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流程是怎样的?别错过关键时间!
很多人受伤后只知道休息,忘了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结果白白丧失了权利。
关键时间点要记牢:
- 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当地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如果单位不报,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在1年内自行申请。
申请后,社保部门会在60日内作出认定决定,一旦认定为工伤,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
建议参考: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构成工伤,请这样做
- 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拍照、录像、保存医疗记录、目击者联系方式;
- 及时报告单位:书面通知公司你受伤的情况,避免后续扯皮;
- 主动申请认定:如果单位拖延,别等,自己去人社局提交申请;
-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工伤认定复杂,涉及医学、法律、证据链,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时间就是权利,晚一步,可能就没了。
相关法条参考(权威依据,不容忽视)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
什么叫工伤?它不是一句简单的“上班受伤”就能概括的。核心在于“因工”二字——是否因工作而起,是否与履职相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形。
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规则,错过了认定时机,最终只能自认倒霉。
了解工伤,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对劳动权益的尊重。
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别再问“算不算”,而是要问:“我该怎么争取?”
你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法律温柔以待。
什么叫工伤?——你真的懂吗?一文讲清工伤认定的那些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