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如何申请黑名单?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生活中,不少人都遇到过“容易要钱难”的尴尬:朋友、同事甚至亲戚借钱时信誓旦旦,到期后却百般拖延,有的干脆失联,有的明明有能力还款却拒不履行。面对这种“老赖”行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其实,法律早已为债权人准备了有力武器——将“老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黑名单”)。被列入黑名单后,“老赖”会在出行、消费、信用等多方面受到限制,从而被迫履行还款义务。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说时如何申请黑名单,以及相关的关键问题。
一、不还如何申请黑名单
将欠款人列入“黑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非直接申请即可,需要经过法定程序,核心是通过法院强制执行阶段实现。具体流程如下:
1. 向法院提讼并取得
申请黑名单的前提是,双方的经通过法律程序确认。如果没有经过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审理,直接要求列入黑名单是不现实的。因此,债权人需要先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按约定申请仲裁),提交起诉状、、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欠款事实和金额。法院审理后会作出判决书、调解书等生效法律文书,明确欠款人需履行的还款义务及期限。
2.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欠款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内仍未还款(包括未全部还款或拒绝还款),债权人需在履行期届满后2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原件、申请人身份证明(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材料。法院立案后,会向欠款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义务。
3. 提交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书面申请
在执行过程中,若欠款人符合列入黑名单的条件,债权人可以向执行法院提交《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申请书》,说明欠款人拒不履行义务的事实、证据(如欠款人有财产却转移、拒不报告财产等),并请求法院将其纳入黑名单。法院也可能依职权主动将符合条件的欠款人纳入黑名单,无需债权人申请。
4. 法院审查并作出决定
执行法院收到申请后,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审查欠款人是否符合条件。审查内容包括:是否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是否存在妨碍抗拒执行、是否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等。法院一般会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将欠款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向社会公布;不符合条件的,会书面驳回申请并说明理由。
二、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并非所有欠钱不还的人都能被列入黑名单,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根据《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1.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这是最常见的情形,即法院通过调查(如查询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信息),确认欠款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如存款、收入、房产等),但故意拖延、拒绝履行还款义务。例如,欠款人每月有固定工资却拒不划转,或名下有房产却宁愿闲置也不拍卖还款。
2. 以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欠款人通过不正当手段阻碍执行,比如伪造虚假的还款凭证、借条已的证明,或对执行人员进行威胁、殴打,甚至隐藏、销毁执行标的(如偷偷卖掉被查封的车辆)。这种行为不仅会被列入黑名单,还可能构成妨碍公务罪。
3.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欠款人通过“假官司”或转移财产逃避执行,例如与他人串通虚构,让对方先起诉并查封自己的财产,导致真正债权人无法执行;或通过假将财产转移给配偶,自己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或把存款、资产转移到子女、父母等亲属名下。
4.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法院在执行时会要求被执行人报告当前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包括收入、存款、房产、车辆等)。若欠款人拒不报告、拖延报告,或报告的财产情况与实际不符(如隐瞒大额存款),即符合该条件。
5. 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法院在执行阶段可能会先对欠款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即使未列入黑名单),禁止其进行高消费。若欠款人违反限制消费令,比如偷偷乘坐高铁一等座、入住星级酒店、购买高档轿车等,法院可将其纳入黑名单。
6.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如果双方在执行中达成和解协议(如分期还款),但欠款人无正当理由不按协议履行(如第一期就未还款,且无失业、重大疾病等合理理由),法院也可将其纳入黑名单。
三、被列入黑名单后有哪些限制措施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欠款人将面临全方位的限制,这些限制会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信誉,具体包括:
1. 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限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老赖”不得进行以下行为: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高铁一等座、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旅游、度假;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这些限制会让“老赖”的出行、消费变得极为不便,尤其是商务人士和有子女上学需求的家庭。
2. 任职资格限制
“老赖”不得担任任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如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已担任上述职务的,相关企业应当自失信信息公布之日起30日内办理变更登记;拒不办理的,法院会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由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协助法院强制变更。这意味着“老赖”将无法创业、担任企业高管,职业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
3. 信用惩戒
失信信息会被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向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查询。法院会将失信信息推送给金融机构(银行、贷款公司等)、政府部门(市场监管、税务、住建等)、行业协会等,“老赖”在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时会被银行拒绝;在参与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出让等活动时会被限制资格;在评优评先、获得荣誉称号时会被一票否决。可以说,“老赖”的信用会彻底“破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寸步难行。
4. 其他限制措施
“老赖”还可能被限制出境,法院会依法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若“老赖”是公职人员,其失信情况可能会被通报给所在单位,影响考核、晋升;情节严重的,比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将欠钱不还的人列入黑名单,是通过法律手段督促其履行义务的有效方式,流程上需经过“起诉-执行-申请-审查”,条件上需符合法律规定的六种情形,而被列入后“老赖”会在消费、任职、信用等多方面受到限制。不过,具体操作中可能涉及证据收集、法律文书解读等专业问题,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谨慎处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