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借钱不还的人对他有什么坏处?借钱不还被起诉后会影响征信吗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同事间应急本是常事,但当“好心借钱”变成“借钱不还”,债权人往往不得不通过法律维护权益。借钱不还的人,不仅是债权人追回欠款的合法手段,更会对人产生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影响。很多债务人可能心存侥幸,认为“被起诉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法律的约束力远超想象。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聊聊起诉借钱不还的人对他有哪些具体坏处,以及相关的征信、执行后果。
一、起诉借钱不还的人对他有什么坏处
起诉借钱不还的人,对债务人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既包括法律层面的强制约束,也涉及经济、信用甚至社会评价等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类后果:
1.产生公开的法律文书记录,信用评价直接受损。法院受理案件后,无论判决结果如何,案件基本信息(如当事人姓名、案由)和裁判文书都会依法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平台公开。任何人通过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都能查询到该记录,这相当于在债务人的“信用档案”上留下了一笔负面信息。对于需要贷款、求职、合作的人来说,这类记录可能导致对方质疑其诚信度,直接影响机会获取。
2.财产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经济压力显著增加。如果法院判决债务人还款,而债务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时,法院有权依法查询、查封、扣押、冻结债务人的财产,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收入等。例如,债务人的工资卡可能被“每月划扣”部分金额用于还款,房产可能被拍卖以清偿债务,直至欠款全部还清。这不仅会直接减少债务人的可支配财产,还可能打乱其正常的生活和财务规划。
3.需额外承担诉讼相关费用,债务总额“越欠越多”。起诉过程中产生的诉讼费、保全费、公告费等,根据法律规定,一般由败诉方(即债务人)。如果双方约定了逾期或,法院通常会支持按约定计算,且利息、违约金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例如,原本欠款10万元,经过诉讼和执行,债务人最终可能需要偿还12万元甚至更多,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
4.社会评价降低,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受限。“被起诉”本身可能成为他人议论的话题,尤其是在熟人社会中,债务人的“借钱不还”行为可能被贴上“失信”“不负责任”的标签,导致亲友、同事对其产生负面看法,影响人际关系。在职业上,如果债务人从事需要诚信背书的行业(如金融、法律、公务员等),这类记录还可能影响其职业晋升或资格审查,甚至导致失业风险。
二、借钱不还被起诉后会影响征信吗
借钱不还被起诉后,是否影响征信取决于债务人是否履行法院判决。如果债务人在判决后及时还款,通常不会直接影响征信;但如果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则必然会对征信产生严重且长期的负面影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债务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确定的给付义务,且“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法院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名单”)。一旦被列入该名单,债务人的信息会被同步至央行征信系统,在个人征信报告中留下“失信被执行人”的不良记录。
征信报告出现此类污点后,债务人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将受到多重限制:办理银行贷款(如房贷、车贷)会被直接拒绝;申请信用卡时额度极低甚至无法获批;部分城市还会限制其购买不动产、参与招投标等。更重要的是,征信污点的保留时间较长,即使债务人后续履行了债务,失信信息也会在征信报告中保留5年(从履行完毕之日起计算),期间仍会对信用评价产生持续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法院的强制执行记录(如查封、扣押财产)也可能被部分金融机构作为评估信用风险的参考因素。因此,“被起诉”本身可能不会直接上征信,但“不还钱”导致的后续执行程序,必然会让征信“亮起红灯”。
三、借钱不还被起诉后不执行判决有什么后果
如果债务人在被起诉后收到法院判决,却依然拒不执行(包括“有能力还却故意不还”或“通过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执行”),后果将远比“被起诉”本身更严重,甚至可能触犯刑法,面临牢狱之灾。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法院可采取司法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对于拒不申报财产、拒不配合执行的债务人,法院有权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拘留期限一般为15日以下。如果债务人多次拒不执行,还可能被多次拘留。法院还可以对其处以罚款(个人罚款金额可达10万元以下,单位可达100万元以下),通过经济处罚和人身限制双重施压,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
2.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例如,债务人明明有存款却故意转移到他人账户,或故意变卖房产、车辆后隐匿款项,导致判决无法执行,就可能被为“情节严重”,面临刑事追责。近年来,司法机关对“拒执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已有大量债务人因拒不执行判决被判刑,这绝非“吓唬人”的手段。
3.被全方位限制高消费,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即使未被追究刑事责任,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债务人,还会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具体包括: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一等座、列车软卧;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消费;不能购买不动产或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不能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不能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不能旅游、度假;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这些限制会让债务人的生活便利性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总结来说,起诉借钱不还的人,对债务人的影响涵盖法律文书公开、财产强制执行、征信受损、额外费用负担、社会评价降低等多个方面;若进一步拒不执行判决,还可能面临拘留、罚款乃至刑事处罚。因此,面对,债务人应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而非逃避责任。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