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附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

“我附议!”然后大家就开始投票?或者在看新闻时,看到某个提案“获得多人附议”,心里嘀咕:附议到底是个啥?是不是跟同意差不多?它有没有法律效力?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附议”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在法律、议事规则乃至日常生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附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


“附议”不是简单说“我同意”,它有特定语境

很多人一听“附议”,第一反应是:“哦,就是支持呗。”没错,方向是对的,但不完整

“附议”(fù yì),字面意思是“附和提议”,但在正式场合,尤其是在议事规则中,它的意义远不止口头支持这么简单。

最典型的场景,出现在会议或立法程序中,某位代表提出一项动议:“建议公司今年给员工多放两天年假。”这时候,如果没人“附议”,这个提议可能连讨论的机会都没有。

为什么?因为附议是一种程序性确认,表示“这个议题值得讨论”,它不是表态支持最终结果,而是说:“我认可这个议题有必要被提上议程。”

换句话说:提议是“发起”,附议是“搭台”,没有附议,提议可能直接被搁置。


附议的三大关键作用

  1. 防止随意提案,提升议事效率
    想象一下,如果谁都能随便提个动议,会议岂不是乱成一锅粥?附议机制就像一道“过滤网”,确保只有获得至少一人支持的议题,才能进入正式讨论流程。

  2. 体现集体意志的初步共识
    附议不是投票,但它传递了一个信号:除了发起人,还有其他人认为这事值得谈,这在立法机关、董事会、业主大会中尤为重要。

  3. 程序正义的体现
    在《罗伯特议事规则》这类国际通行的议事规范中,附议是标准流程。没有附议的动议,主席有权不予受理,这保证了会议的有序性和合法性。


附议 ≠ 同意,也不等于投票

这里要划重点了:
很多人混淆“附议”和“表决”
附议发生在“讨论前”,表决发生在“讨论后”。
你完全可以附议一个你并不完全支持的提案,因为你认为它“值得讨论”。
反过来,你也可以反对一个你曾附议过的动议——这不矛盾。

举个例子:
小王提议“公司团建去三亚”,小李附议:“我觉得可以讨论一下预算和时间。”
但到了投票环节,小李说:“预算太高,我反对。”
这完全合规。

所以记住:附议是程序支持,不是立场站队


附议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虽然“附议”这个词在《民法典》《刑法》里不常见,但它广泛存在于组织法、议事规则和行政程序中。

  • 业主大会中,某业主提议更换物业公司,需有另一业主附议才能列入议程。
  • 村民代表大会上,修改村规民约的动议,也需附议才能启动审议。
  • 某些地方政府规章草案的提出,也需要“联合附议”机制。

这些都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保障民主决策、防止个人垄断话语权的重要设计


✅ 建议参考:如何正确使用“附议”?

  1. 在正式会议中,如果你认为某个议题有必要讨论,即使你还没拿定主意,也可以选择附议——这是你参与议事的权利。
  2. 作为主持人或主席,要明确规则:无附议的动议不予受理,避免会议失控。
  3. 撰写会议纪要时,务必记录“附议人”,这是程序合规的重要证据。
  4. 普通人在参与社区、公司决策时,别小看“附议”这一票——它可能是推动改变的第一步。

📚 相关法条与规则参考

虽然我国法律未对“附议”作统一定义,但相关精神体现在以下文件中:

  •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2条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虽未提“附议”,但体现了集体议事程序的重要性)

  •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第27条
    “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提议应当有业主附议。”
    这是明确提到“附议”的行政规章条文,具有实操指导意义。

  • 《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 Rules of Order)
    “动议必须经另一成员附议(seconded)方可提交讨论。”
    这是国际通行的议事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部分高校、非营利组织和企业董事会。


“附议”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我也同意”,而是一种程序上的支持,是民主议事的“启动键”
它看似微小,却承载着防止独断、保障公平的重要功能。
无论你是公司高管、社区居民,还是普通打工人,在参与集体决策时,理解“附议”的真正含义,都能让你更专业、更有影响力。

下次开会,当有人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讨论的建议,别沉默——勇敢地说一句:“我附议!”
因为,每一个被认真对待的议题,都从一次附议开始


关键词:附议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不只是解释一个词,更是帮你打开参与公共事务的一扇门。

附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17054.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工伤基金垫付需要什么条件?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附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的相关文章

统筹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被误解多年的法律关键词!

统筹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被误解多年的法律关键词!

有没有在签合同、看政策文件、甚至调纠纷时,听到过“统筹”这个词?可能心里嘀咕:“统筹是什么意思起来好像挺高大上,但又搞不清它到底在说啥?”别急,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掰扯清楚这个词背后的法律含义和现实应用。 “统筹”不简单“安排”或“协调”,它比些词要深得多,在法律语境中,统筹通...

债务人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

债务人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

在日生活中,我们经听到“债务人”这个词,比如在催债电话、院判决书、甚至电视剧台词中,但明白“债务人是什么意思”吗?很多人只模糊地知道跟“欠钱人”有关,却对其背后隐藏的法律意义和实际影响知之甚少。 “债务人”核心的法律概念,理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保护自己权益,也能...

执保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

执保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

在日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听到“执保”这个词,尤其在涉及院执行、债务纠纷或者财产保全等场景时,但执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执行保全”缩写?还另有深?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法律术语背后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执保”究竟是什么? “执保”是法院执行程序中环节或案件类型代...

逐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词背后的法律玄机!

逐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词背后的法律玄机!

有没有在合同、政策文件、甚至院判决书里,看过“逐年递增”“逐年提高”“逐年减少”表述?总觉得“逐年”这个词似懂非懂,好像明白,又好像没那清楚?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资深律师,我就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带把“逐年”这个词彻底讲明白! 先来直球回答:“逐年”一年一年地”意思,它强调...

形象进度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工程术语

在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或者大型基建项目中,可能会听到“形象进度”这个词。形象进度什么意思呢?它和我们“施工进度”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对项目管理、合同履约甚至法律纠纷都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非实用概念。 形象进度到底是什么? 所...

基准刑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文讲清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

基准刑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文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术语

基准刑到底是什么? 基准刑指根据犯罪事实和法律规定,在没有考虑任何从轻或从重情节前提下,对某一具体犯罪行为所确定基本刑罚量。 举例子,假设某人因盗窃抓,司机关首先会依据《刑》中关于盗窃罪相关条款,结合他所盗金额、手段、后果等因素,先“估算”一基础刑期——所谓“基准刑”。...

拟制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法律圈的隐形规则

拟制是什么意思听律师给你讲透这个法律隐形规则

有没有在看法律条文或者判决书时,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视为已通知”“视为同”“视为放弃权利”?心里嘀咕:明明没说同,怎就“视为”了?道理啊!里就藏着一个法律上非关键但又容易忽略概念——拟制。 那到底拟制是什么意思呢?别急,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实则接地气的法...

析产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概念

析产是什么意思?一文讲透这个常被误解的法律概念

你是也经在房产分割、婚姻纠纷或者遗产继承新闻里,看“析产”这个词?它起来有点生僻,好像和财产有关,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析产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析产? 析产指将原本共同所有财产进行分割,明确各自份额过程,通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比如夫妻离婚、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