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被追废债,到底会面临什么后果?
某天突然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语气强硬,说你某笔网贷已经逾期很久,现在要“走法律程序”“上门催收”甚至“冻结账户”?更离谱的是,他们口中的“债务”你根本记不清,或者早就还清了,可他们却坚称你欠着一笔“废债”,这时候你是不是一头雾水,心里直打鼓:网贷逾期追“废债”会怎么样?我是不是真的要被起诉、上黑名单,甚至坐牢?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什么是“废债”?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是法律术语,而是民间甚至催收行业里的一种“黑话”,它通常指的是已经被法院判决、执行终结、或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理论上已经无法通过合法手段追偿,但现实中,一些不良催收公司或“职业追债人”会把这些“死账”打包收购,然后打着“合法追债”的旗号继续骚扰借款人,这就是所谓的“追废债”。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废债”还能追吗?追了又会怎么样?
咱们分几种情况来看:
第一种情况:债务确实存在,但已经还清或部分偿还。
很多人之所以被追“废债”,是因为自己记不清还款记录,或者平台数据混乱,这时候对方拿着所谓的“合同”“流水”来恐吓你,千万别慌,更别轻易转账,你要做的是:调取自己的还款记录、平台账单、银行流水,必要时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完整的债权转让证明。没有合法依据的催收,都是虚张声势。
第二种情况:债务超过三年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普通民事债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如果从你最后一次还款或平台最后一次催收起,已经过了三年,且对方没有提起诉讼或仲裁,那这笔债务就“失效”了,虽然债务人依然“欠着”,但债权人失去了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这时候如果还有人天天打电话、发短信威胁你,那很可能就是“废债”催收。
第三种情况:债务已经被法院判决并执行终结。
比如你之前被起诉,法院判你还款,但你确实没钱,被列入“执行终本”名单,这时候债务虽然还在,但法院已经“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有些公司会从原债权人手里低价买下这类“死账”,然后继续骚扰你,但请注意:他们没有执法权,也没有胜诉判决支持,所谓的“追债”本质上是非法施压。
被追“废债”会有什么后果?
最直接的后果是精神压力和生活困扰。频繁的电话轰炸、短信恐吓、甚至ps“通缉令”发给你,严重侵犯你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更严重的是,有些人会被诱导“二次还款”,明明不该还,却因为害怕而转账,这就等于白白送钱。
但你要知道:只要是“废债”,法律上你就没有继续偿还的义务。对方如果采取非法手段催收,比如辱骂、威胁、曝光隐私、骚扰家人,那你完全可以报警,或者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给你的几点建议参考:
- 保持冷静,别被吓住。任何催收说要“抓人”“坐牢”“上门贴封条”的,99%是诈骗。
- 查清债务来源。保留所有还款凭证,必要时向原平台或征信报告核实。
- 不接就不接,接了就录音。遇到威胁恐吓,第一时间录音取证。
- 果断投诉或报警。如果催收行为严重影响生活,直接拨打110或向12377(网络举报平台)举报。
- 别轻易签“还款协议”或“确认函”。一旦签字,可能让“废债”重新“复活”。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不得骚扰无关人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废债”追着跑还不自知。真正的债务,法律会给你清晰的边界;而那些打着“合法”旗号的骚扰,往往是灰色地带的“碰瓷式催收”。你有权利说“不”,也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安宁。面对“废债”追讨,别慌、别信、别转账,用法律武器守住自己的底线,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不该还的,一分都不能多给。
你的钱包,不该为别人的“坏账”买单。
网贷逾期后被追废债,到底会面临什么后果?,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