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和信用卡逾期新政策来了,真的能帮你上岸吗?
“律师,听说现在国家出了新的逾期政策,是不是欠了网贷和信用卡就不用还了?”说实话,这种问题听得多了,我既理解大家的焦虑,也心疼那些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但今天我必须明确告诉你:新政策不是“免债令”,而是“救急不救懒”的善意调整。
咱们先来聊聊这个“新政策”到底是什么,它并不是某一天突然颁布的一纸文件,而是近年来国家在金融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逐步推出的一整套优化措施,核心目的不是让债务人逃避责任,而是在保障金融秩序的同时,给真正陷入困境的人一条“喘息之路”。
新政策到底“新”在哪?
协商还款机制更规范化
过去,很多人想和银行或网贷平台协商延期、分期,结果对方爱理不理,甚至威胁催收,但现在,银保监会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建立“逾期协商机制”,对因失业、疾病、疫情等客观原因导致还款困难的借款人,应主动提供个性化还款方案。这意味着,你主动沟通,对方不能再装看不见。征信记录有了“容错空间”
以前逾期一天就上征信,影响五年,部分银行试点“宽限期+征信修复通道”,因疫情导致短期逾期,在提供证明后,可申请不计入征信或延迟上报。这给了真正困难的人一次“纠错”的机会。严禁暴力催收,明确法律责任
你有没有接到过半夜打来的催收电话?或者收到恐吓短信说要“上门抓人”?这些行为在新政策下已被明令禁止,根据《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催收必须合法、文明、适度,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不得泄露隐私。一旦违规,你可以直接投诉甚至起诉。债务重组与“个人破产”试点推进
虽然全国性的个人破产法还没出台,但在深圳、浙江等地已开始试点,符合条件的“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可通过法院程序申请债务重整或部分免责,这不是赖账,而是通过法律程序重新规划还款,避免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谁能享受这些政策?关键在“诚实”二字
政策保护的是“真困难”,不是“装可怜”。
如果你明明有还款能力,却故意逾期、转移资产、恶意逃避,那对不起,这些政策对你无效,金融机构和法院会通过大数据核查你的收入、消费、资产情况。一旦被认定为“恶意逃废债”,不仅享受不到政策红利,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寸步难行。
逾期后,你该怎么做?
别等催收电话打爆了才行动。越早沟通,越有机会争取宽限。建议你:
- 第一时间联系平台,说明真实困难,提供失业证明、病历、收入减少证明等;
- 提出合理的分期或延期方案,本金分期、利息减免”;
- 所有沟通尽量留存记录,避免口头承诺;
- 如遇暴力催收,立即录音、截图,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网贷或信用卡逾期,千万别选择“失联”或“摆烂”,正确的做法是:
- 梳理所有债务,分清哪些是银行信用卡、哪些是正规网贷、哪些是高利贷或套路贷;
- 优先处理银行和持牌机构,它们受监管更严,协商空间更大;
- 主动申请协商,不要等对方催收才回应;
- 警惕“反催收黑产”,那些号称“帮你征信洗白”“全额退息”的中介,大多是骗局,可能让你雪上加霜。
📚 相关法条参考: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
“对于确认信用卡持卡人因特殊原因导致还款困难的,发卡银行可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超过5年。”《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
明确催收行为应合法合规,禁止侮辱、恐吓、骚扰、泄露隐私等行为。《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
全国首个个人破产地方法规,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提供法律救济路径。《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
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超过5年应予删除。
网贷和信用卡逾期新政策,不是“免债神药”,而是一把“救生梯”。
它给那些真正被生活打倒、但仍想努力站起来的人一个机会。关键在于:主动面对、诚实沟通、依法维权。
债务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国家愿意给你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你更要对自己负责。
今天的每一步努力,都是在为明天的“上岸”铺路。别让逾期定义你的人生,法律和政策,永远站在愿意改变的人这一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