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不卖烟?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雷区?
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在淘宝、京东、拼多多,还是在抖音、快手这些热门电商平台,甚至是一些主打“万物到家”的即时零售App里,你永远都搜不到香烟的影子?哪怕你输入“烟”“香烟”“中华”“黄鹤楼”这些关键词,结果要么是空,要么跳转到电子烟(还必须年满18岁验证),要么直接提示“该商品暂不支持销售”。
这不禁让人纳闷:网上啥都能买,为啥偏偏不能买烟?是平台不想赚这笔钱?还是烟草公司太“高冷”?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不能卖,而是法律明令禁止!
不是平台“矫情”,而是国家“红线”划得清清楚楚
很多人以为,电商平台不卖烟,是因为怕影响青少年、怕被投诉,或者平台自律太强,但真正的原因,是法律的铁板钉钉。
在我国,烟草属于国家专营专卖商品,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管理,这意味着,谁想卖烟,必须持证上岗——也就是“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而这个证,可不是你随便开个网店就能申请的。
更重要的是,《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制品,也就是说,哪怕你有实体店、有许可证,只要你想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售卖香烟,哪怕只卖一包,也属于违法。
不是平台不想上架,而是一旦上架,平台和卖家都得吃官司,轻则下架封店,重则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为什么非要这么“严”?背后是公共健康的考量
你可能会问:酒都能网上买,为啥烟不行?
这就要说到烟草的特殊性了。
香烟不是普通商品,它是成瘾性极强、且已被科学证实严重危害健康的特殊消费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而青少年接触烟草的渠道,网络正是“重灾区”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香烟可以网购,只需动动手指,快递上门,未成年人是否更容易偷偷购买?是否会降低吸烟的心理门槛?是否会让控烟政策形同虚设?
国家之所以严禁网络售烟,核心目的就是“堵住漏洞”,防止烟草通过隐蔽渠道流入未成年人手中,也避免形成“轻松购烟”的社会氛围。
有人钻空子?电子烟也曾“翻车”,结果被迅速叫停
过去几年,确实有些商家打着“电子烟”的旗号,试图在电商平台上“曲线卖烟”,结果呢?202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将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管理范畴,禁止在网上销售。
一夜之间,所有电子烟产品从各大平台消失,这也说明:国家对烟草网络销售的管控,是零容忍、全覆盖的,不管是传统卷烟还是新型烟草,只要涉及“烟”,就必须走线下、持证、实名核验的正规渠道。
那代购、朋友圈卖烟呢?照样违法!
有些人觉得:“我不开店,我在朋友圈卖几包烟,算啥?”
错!这也违法。
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非法渠道购进的烟草制品,更不得无证经营,哪怕你只是“顺手帮朋友代购”,只要没有烟草专卖许可证,就属于非法经营。
通过社交平台销售烟草,还可能涉及传播烟草广告,这在《广告法》中也是明令禁止的。
✅ 建议参考:如果你是商家或消费者,请牢记这几点
- 商家别动歪脑筋:不要试图通过直播、私域流量、小程序等方式变相卖烟,风险极高,一旦被查,轻则罚款,重则吊销营业执照。
- 消费者别图方便:网上所谓的“代购烟”“免税烟”大多是假烟或走私烟,不仅违法,还可能危害健康。
- 支持控烟政策:理解国家对网络售烟的严格管控,是为了保护公共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非虚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三条
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六条
从事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企业或个人,必须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与《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结合规定
禁止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制品,违者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电子烟管理办法》(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六条
禁止通过互联网销售电子烟、雾化物及电子烟用烟碱。
为什么网上不卖烟?不是技术问题,不是商业选择,而是法律红线+公共健康底线的双重守护。
这背后,是国家对控烟的决心,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更是对全民健康的责任。
我们或许会觉得“买包烟还要跑一趟便利店”有点麻烦,但这份“不方便”,恰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少一包网售的烟,就可能少一个孩子第一次接触烟草的机会。
别再问“为啥不能网上买烟”了——
因为有些便利,不该被允许;有些红线,必须死守。
下一次你走进便利店,刷身份证买烟时,请记得:
这不仅仅是一次消费,更是一道守护健康的防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