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点是多少利息?听上去简单,背后藏着多少坑你真的懂吗?
你有没有在借钱的时候,听到对方说:“利息就收你6个点。”然后一脸懵?6个点是多少利息?是年利率6%?还是月息6%?甚至有人连“点”到底代表什么都说不清楚。别小看这短短一句话,理解错了,可能让你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6个点是多少利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藏着不少门道。
“点”到底是什么?先搞清单位!
在民间借贷中,“点”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口语化表达,但它本身没有统一标准,必须结合上下文判断。
- 如果是年息6个点:通常指年利率6%,比如借10万,一年利息6000元。
- 如果是月息6个点:那就是月利率6%,相当于年化利率72%!借10万,一年光利息就得7.2万,这已经远远超过法律保护范围了。
关键不是“6个点”,而是“按什么周期算”,很多人就是在这里被“坑”了——对方嘴上说“才6个点”,结果是月息,一年下来利息翻倍还不止。
法律上怎么认定“6个点”的利息?
根据我国《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合法的民间借贷利率是有明确上限的。
法律保护的利率上限是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以2024年为例,LPR约为3.45%,4倍就是13.8%左右,也就是说:
- 年利率超过13.8%的部分,法院不支持。
- 如果你借的是“月息6个点”(即72%年利率),那超过13.8%的部分,你完全可以不还!
更严重的是,有些高利贷打着“6个点”的幌子,实际还收取“砍头息”“服务费”“保证金”,这些都可能被认定为变相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真实案例告诉你:6个点有多“狠”
老王急用钱,朋友介绍他找“张哥”借了5万元,说好“6个点”,老王以为是年息6%,结果对方说是月息6%,一个月后,利息就3000元,三个月就还了9000元利息,本金一分没动。
老王想提前还清,张哥却说:“合同写的是月息6%,你得还够12个月。”老王无奈起诉,法院最终判决:月息6%远超法定上限,超过LPR四倍的部分无效,老王只需按合法利率支付利息。
你看,一句“6个点”差点让老王陷入高利贷陷阱,如果不是懂法,后果不堪设想。
签合同前,必须问清这三句话
为了避免被“6个点”忽悠,记住这三句保命话术:
- “您说的6个点,是年利率还是月利率?”
- “能不能写进合同,明确写清利率是多少?”
- “有没有其他费用?比如服务费、手续费?”
白纸黑字写清楚,才是最安全的保障。口头承诺再好听,打起官司来,法院只看书面证据。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面临借款,尤其是私人借贷,千万不要轻信“6个点很便宜”这种说法,一定要主动问清利率计算方式,并要求对方将利率明确写入借款合同,建议优先选择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透明、流程规范,如果已经陷入高息债务,及时保留证据,寻求专业律师帮助,依法维权。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
“6个点是多少利息”?答案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背后的风险与法律边界。是6%还是72%,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在借钱这件事上,永远不要嫌麻烦,多问一句,少踩一个坑。合法的利息受保护,违法的高利可拒绝,别让一句轻飘飘的“6个点”,变成压垮你的债务山。
借钱有风险,利率要问清——你的钱包,值得更清醒的守护。
6个点是多少利息?听上去简单,背后藏着多少坑你真的懂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