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收到律师函,真的会被起诉吗?
某天手机一震,打开一看,是一条来自“某某律师事务所”的短信,说你名下的某网贷平台借款已严重逾期,现正式委托律师介入,若不及时还款将依法提起诉讼?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问号:这律师函是真的吗?他们真的会起诉我吗?我该怎么办?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个明白。
我们要搞清楚一个关键点:收到律师函 ≠ 一定会被起诉。
律师函,本质上是一种“法律提醒”或“催收手段”,它不是法院的传票,也不是判决书,它的作用,更多是向你传达债权方(比如网贷平台或其合作的催收机构)的严肃态度,告诉你:“我们已经动真格了,再不还钱,后果自负。”但有没有后续的法律行动,还得看对方的实际决策和成本考量。
那什么情况下,网贷逾期真会被起诉呢?
第一,欠款金额较大,如果只是几千块的小额逾期,平台往往觉得走诉讼程序“划不来”——律师费、时间成本、执行难度都高,但如果你欠了两三万甚至更多,平台就更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毕竟有胜诉后强制执行的可能。
第二,你长期失联或拒绝沟通,很多平台其实更愿意协商还款,比如分期、延期、减免部分利息等,但如果你电话不接、消息不回、地址变更也不告知,平台会觉得“这人没诚意”,进而选择起诉来施加压力。
第三,平台已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或律所,有些网贷平台会把长期逾期的账户打包卖给专门的催收机构,这些机构为了回款,更倾向于采取法律手段,律师函可能就是起诉前的“最后通牒”。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律师函是不是假的?会不会是“吓唬人”?
实话实说,市面上确实存在“假律师函”,一些催收公司为了施压,会伪造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发函,甚至用格式模板套个名字就发出去,这种行为其实涉嫌违法,但普通借款人很难第一时间分辨真假。
如何判断律师函真假?
你可以做这几件事:
- 查看发函律所名称,去司法部官网或当地律师协会网站查询该律所是否存在、是否真的承接此类业务;
- 看函件是否有律所公章、律师执业证号、联系方式;
- 直接拨打律所官方电话核实,不要回函里的电话;
- 如果函件内容模糊、错别字多、语气威胁性强,大概率是“软暴力催收”。
那如果真的是正规律师函,下一步会怎样?
简单说:有可能被起诉,但不是必然。
如果平台决定起诉,他们会向你户籍地或合同约定地的法院提交诉状,你将收到法院的传票和应诉通知书,这时候,你必须重视——这才是真正的法律程序启动,你有权出庭答辩、申请调解、提出还款计划,甚至质疑平台的利率是否合法(比如年化是否超过LPR的四倍)。
特别提醒:即便被起诉,也不等于“坐牢”,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不是刑事案件,除非你涉嫌诈骗(比如虚构身份、恶意骗贷),否则不会涉及刑事责任,但败诉后若拒不执行,可能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影响出行、消费、子女教育等。
建议参考:
如果你收到律师函,千万别慌,也别直接无视。正确的做法是:
- 冷静核实函件真实性;
- 主动联系平台或律所,说明自己的还款困难,争取协商分期或减免;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还款凭证;
- 如确实无力偿还,可咨询专业律师,评估是否构成“过度负债”,是否有调解或债务重组的空间;
- 切勿相信“反催收”黑产,那些教你怎么“对抗法院”的,很可能让你从民事纠纷滑向刑事风险。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律师应当依法执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不得向当事人提供虚假信息。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收到律师函,确实可能是起诉的前兆,但不等于“板上钉钉”会被告上法庭,关键在于欠款金额、你的态度和平台的策略。面对压力,逃避不是办法,理性应对才是出路,与其被催收搞得心力交瘁,不如主动沟通、寻求合法解决方案,法律保护的是合法债权,也保护债务人的基本权利。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困境,专业帮助永远比盲目恐慌更有力量。
网贷逾期收到律师函,真的会被起诉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