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签个字就能离?
前一天还在朋友圈晒娃晒幸福,第二天突然发个“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然后朋友圈清空,人也消失了?你心里一咯噔:这是闹离婚了?再一打听,人家说:“没闹,我们协议离的,手续都办完了。”这时候你可能就纳闷了——协议离婚到底是什么?难道离婚还能像签外卖订单一样,双方商量好,点个确认就行?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什么是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就是夫妻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方式,听起来是不是很“文明”?没错,比起“法庭对峙”“互相拉黑”“抢孩子抢房”的诉讼离婚,协议离婚更像是一场体面的告别。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协议离婚?
因为“快”、因为“省”、因为“体面”。
- 快:只要材料齐全、双方到场,30天冷静期一过,就能领离婚证,而诉讼离婚,动辄几个月甚至一年打不完官司。
- 省:不用请律师、不用交高额诉讼费,成本低。
- 体面:没有公开对质、没有互相揭短,把最后一点温情留在回忆里。
但!别以为协议离婚就是“签个字就完事”。一旦签字生效,就具有法律约束力,你写“房子归女方”,事后反悔?法院可不会帮你改,你答应“每月付3000抚养费”,结果拖着不给?对方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协议离婚的关键,不在于“离”,而在于“协议”二字,这份协议,本质上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合同,写得好,皆大欢喜;写得不好,后患无穷。
举个真实案例:一对夫妻协议离婚,约定男方净身出户,孩子归女方,结果离婚半年后,男方发现前妻把孩子送回老家由奶奶带,自己长期在外工作,根本没尽到抚养义务,他想争抚养权,却发现当初协议里写的是“女方全权抚养,男方放弃探视权”——这下傻眼了,法律上他连看孩子都难。
协议离婚前,这几件事你必须想清楚:
- 孩子归谁?探视怎么安排?别一时心软写“放弃抚养权”,后悔可没地儿说理。
- 房子、车子、存款怎么分?共同财产别漏项,尤其是婚后加名的房产,很多人以为“一人一半”,其实还要看出资、贷款、贡献等因素。
- 债务怎么算?一方偷偷借的钱,另一方要不要还?协议里必须写明白。
- 有没有隐藏财产?离婚不是终点,发现对方藏钱,3年内还能起诉重新分割。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考虑协议离婚,强烈建议在签署离婚协议前,找专业律师把关,哪怕你觉得“我们谈得挺明白的”,也别省这笔钱,律师能帮你识别协议中的“坑”,比如模糊表述、权利失衡、执行困难等问题。一份写得好的协议,不是为了防对方,而是为了保护你自己,毕竟,离婚不是结束感情,而是结束婚姻,但孩子、财产、法律责任,可能还会纠缠很久。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
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签订的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的条款,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小编总结:
协议离婚,不是草率的分手,而是一场理性的告别,它考验的不仅是感情的终结,更是智慧与责任的体现,你以为只是签个字,其实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未来五年、十年的生活,别急着走出民政局的大门,先坐下来,把协议一个字一个字看清楚。离婚可以体面,但绝不能糊涂。最好的协议,不是让对方吃亏,而是让彼此都能平稳落地,重新开始。
协议离婚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签个字就能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