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说要起诉诈骗?你真的被定罪了吗?
你有没有接到过这样的催收电话?“你再不还钱,我们就去法院告你诈骗!”
一听“诈骗”两个字,是不是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明明只是网贷逾期没还上,怎么一转眼就成了“诈骗犯”?这到底是真的要坐牢,还是吓唬人的套路?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网贷逾期说要起诉诈骗,到底是什么意思?背后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逾期”不等于“诈骗”,别被吓破胆
咱们得划清一个关键界限:欠钱不还,是民事纠纷;虚构事实骗钱,才是刑事诈骗。
简单说:
- 你因为失业、生病、收入骤减等原因,暂时还不上网贷,这叫逾期,属于借贷合同纠纷,归民法管。
- 如果你一开始借钱就是假名字、假收入、伪造资料,压根就没打算还,那才可能涉嫌诈骗罪,归刑法管。
绝大多数人网贷逾期,根本构不成诈骗。
催收口中的“起诉诈骗”,八成是话术恐吓,目的就是逼你还钱。
他们为什么爱说“诈骗”?心理战!
你发现没?催收最喜欢用“报警”“立案”“坐牢”这些词。
为什么?因为普通人一听“犯罪”,第一反应就是慌。
情绪一乱,就容易做出妥协——哪怕手头紧,也咬牙凑钱还上。
这背后就是典型的心理施压战术。
他们知道,法律流程复杂、成本高,真要走刑事立案,门槛极高。
但你说他们完全乱说吗?也不完全是——有极少数情况,确实可能触碰刑法红线。
- 用假身份证、伪造银行流水申请贷款;
- 同一时间在多个平台借款,总额远超还款能力,且无正当用途;
- 借款后立刻失联、挥霍资金、恶意转移财产。
这些行为,才有可能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从而涉嫌诈骗。
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逾期、暂时还不上,远远够不上“诈骗”两个字。
他们真能“起诉诈骗”吗?能,但很难
我们得承认,法律上确实存在“贷款诈骗罪”这个罪名(刑法第193条)。
但公安机关立案,必须满足严格的条件:
- 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你一开始就不想还);
- 客观上有欺骗行为(提供虚假材料);
- 数额较大(通常5000元以上起刑);
- 证据充分(平台要提供完整证据链)。
现实中,正规网贷平台一般不会走刑事报案这条路。
原因很简单: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
他们更愿意通过民事诉讼、仲裁或催收施压来追债。
如果你只是逾期,没有骗贷行为,大可不必过度恐慌。
如果真收到“起诉通知”,怎么办?
冷静!别慌!先做三件事:
核实信息真伪
看看是不是法院寄来的正式传票?有没有案号、法院公章?
真正的起诉,一定是法院书面通知,不会只靠电话或短信威胁。保留所有沟通记录
包括借款合同、还款记录、催收电话录音等。
这些都是你自证清白的关键证据。主动协商,争取分期或延期
很多平台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打官司。
主动沟通,比逃避更有效。
✅ 建议参考:逾期后,这样做最稳妥
- 不要失联:失联=疑似跑路,容易被误解为恶意拖欠。
- 说明困难原因:如实告知经济状况,争取理解。
- 保留证据:每一笔还款、每一次沟通都留痕。
- 警惕“反催收”骗局:网上那些教你“对抗银行”“洗白征信”的,99%是坑。
- 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边界。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75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相关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明确区分民间借贷纠纷与诈骗犯罪的界限,强调“非法占有目的”是认定诈骗的关键。
“网贷逾期说要起诉诈骗”——这句话听着吓人,但90%以上都是虚张声势。
你不是罪犯,只是暂时遇到了经济困难。
别让一句恐吓,压垮你的理智和尊严。
✅ 逾期是民事问题,不是刑事犯罪;
✅ 真正的起诉,一定有法院文书;
✅ 保持沟通,合理应对,才能走出困境。
面对压力,最勇敢的事,不是立刻还钱,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站在哪条法律线上。
你有难处,但你不违法。
挺住,办法总比困难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