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真的会发函到学校吗?学生党最怕的社死场面会发生吗?
手机突然静音,生怕接到某个陌生电话;看到“快递”“信件”几个字就心跳加速,生怕是网贷平台寄来的催收函——尤其是当你还是个学生,住在学校宿舍,周围全是同学的时候,最怕的不是钱还不上,而是“丢脸”和“被曝光”。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问得最多的就是:“网贷逾期会不会发函到学校?”咱们就来彻彻底底、明明白白地把这个话题掰开揉碎,讲清楚、讲透彻。
网贷逾期,平台真的会把催收函寄到学校吗?
先说结论:一般情况下,正规网贷平台不会主动发函到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完全安全,关键在于“正规”两个字。
我们先来理清几个现实情况:
你是学生,但签的是个人借贷合同
无论你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还是已经毕业,只要你通过平台申请贷款并签署电子合同,法律上你就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平台追债的对象是你本人,而不是你的学校。学校不是法定债务追偿对象
根据《民法典》规定,债务具有相对性,只在借贷双方之间产生效力,学校既不是担保人,也不是共同借款人,平台没有权利、也没有法律依据向学校发函追债。正规平台的催收方式有严格限制
像支付宝借呗、京东金条、微粒贷等持牌金融机构,催收流程受到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监管,严禁骚扰第三方,包括你的同学、老师、室友,一旦违规,平台会被重罚。
正常走流程的逾期,平台只会通过短信、电话、APP通知等方式联系你本人,不会轻易把事情闹到学校去。
那为什么有人“真的”收到了寄到学校的催收函?
这里就要警惕了——发函到学校的,往往不是正规平台,而是高利贷、套路贷、或者是第三方催收公司。
这些机构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本身就是违法的,他们为了施加心理压力,可能会采取以下手段:
- 伪造“律师函”或“法院传票”,寄到你的宿舍或学院办公室;
- 冒充“法务部门”,打电话给辅导员,谎称你涉嫌诈骗;
- 群发短信给通讯录好友,包括同学、老师,制造舆论压力。
重点提醒:这些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根据《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催收机构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人信息,不得骚扰、恐吓、侮辱债务人或其关联人,一旦发现,你可以录音、截图,向银保监会、12368法院热线、或公安机关举报。
学生网贷逾期,最危险的不是“发函到学校”,而是这些后果
比起“社死”,更值得你警惕的是以下真实风险:
征信受损
一旦逾期超过90天,信息会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影响你未来买房、买车、考公、进国企,甚至可能影响政审。高额罚息和违约金
利滚利之下,几千块的贷款可能变成上万,越拖越还不起。被起诉,成为“被执行人”
如果平台起诉你,法院判决后你仍不还款,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甚至影响毕业后的就业。心理压力巨大,影响学业
很多学生因为还不上钱,整日焦虑、失眠、逃课,最终影响毕业。
给正在逾期或即将逾期的学生几点建议
如果你已经逾期,或者快还不上了,请一定冷静,按以下步骤处理:
停止以贷养贷
别再借新还旧,那只会让你越陷越深。主动联系平台,申请协商
很多平台支持“延期还款”“分期还款”或“减免部分利息”,尤其是学生群体,主动沟通比逃避更有效。保留所有沟通记录
无论是电话、短信、APP聊天,都要截图保存,防止被恶意催收。遇到骚扰,果断维权
如果有人发函到学校、打电话给老师、威胁曝光,立即报警并投诉,这是你的合法权利。寻求家人或学校帮助
别觉得丢脸,逾期不是犯罪,很多高校设有心理辅导中心或法律援助站,可以帮你出主意。
附: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通过暴力、威胁、恐吓、侮辱、骚扰等方式催收债务,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回到最初的问题:网贷逾期会不会发函到学校?
答案是:正规平台不会,违法催收可能会。
但比“发函到学校”更可怕的,是你对债务的逃避、对法律的无知、对后果的低估。
学生时代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错误的方式去掩盖错误。
面对逾期,最好的应对不是躲,而是直面它、解决它。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法律站在你这边,
理性是你最强大的武器。
别让一时的经济压力,毁掉你未来的无限可能。
勇敢一点,从今天开始,重新掌控你的人生节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