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六的利息是多少?这数字背后藏着什么法律秘密?
你有没有在借钱或放贷时,听到过“六里六”这个说法?乍一听,像是个地名,可实际上,它在民间借贷圈里,是个“黑话”——指的是一毛六分的月利息,也就是年化利率19.2%,很多人一听“六里六”,第一反应是“这利息高不高?”“合法吗?”“会不会踩雷?”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六里六的利息到底是多少?它合法吗?背后又有哪些法律风险?
先说结论:“六里六”通常指的是月利率6.6‰,也就是0.66%,换算成年利率就是7.92%。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会有不同理解?因为“六里六”这个说法本身不规范,属于民间口头约定,极易引发歧义和纠纷。
有人理解成“六分六”,也就是6.6%,这已经是月息了,那年化就高达79.2%——这可就远远超过法律保护的范围了,也有人理解成年利率6.6%,那还算合理。“六里六”到底指什么,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否则后患无穷。
根据我国《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解释,合法的民间借贷利率有明确上限。司法保护的利率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比如2024年LPR是3.45%,四倍就是13.8%。超过这个数值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六里六”是年利率7.92%,那在当前LPR环境下是合法的;但如果是月利率6.6‰,年化7.92%,也勉强在红线边缘;可一旦被理解为月息6.6%,年化79.2%,那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涉嫌高利贷,甚至构成非法经营罪。
更麻烦的是,很多老百姓签借条时,就写一句“利息六里六”,没注明是年还是月,也没写清楚是千分比还是百分比,这种模糊表述,一旦打官司,法院很可能认定为约定不明,利息按无息处理,或者只支持法定保护上限内的部分,出借人血本无归,借款人也惹上官司,两败俱伤。
无论你是借钱的还是放钱的,记住一句话:口头约定靠不住,白纸黑字才保险。利息一定要写清楚:是年利率还是月利率?是百分比还是千分比?有没有超过LPR四倍?这些都得明明白白写进借条里。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处理一笔涉及“六里六”利息的借贷,强烈建议你做三件事:
- 重新核实借条内容,确认“六里六”具体指什么,必要时补充书面协议;
- 查询当前LPR数据,计算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司法保护上限;
- 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表述不清导致权益受损。
别让一句“行话”毁了你的钱袋子。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违反国家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
✍️ 小编总结:
“六里六的利息是多少?”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它不是一个标准法律术语,而是一种容易引发误解的民间说法,在法律面前,模糊就是风险,口头就是隐患。真正的安全感,来自清晰、合法、可执行的书面约定,下次再听到“六里六”,别急着点头,先问清楚:是年是月?是千是百?有没有超过LPR四倍?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利息可以谈,法律不能碰。别让一句“行话”,变成一场官司。
六里六的利息是多少?这数字背后藏着什么法律秘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