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成呆账了还清后,征信污点真的能一笔勾销吗?
你有没有经历过那种深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时刻?手机屏幕亮起,一条催收短信跳出来:“您在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XX天,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那一刻,心口像压了块石头,更糟的是,有些朋友因为一时周转不开,逾期拖得太久,平台直接把这笔账记成了“呆账”——听起来就像是被彻底放弃的“死账”,现在问题来了:网贷逾期成呆账了还清会消除吗?还清了,是不是就能重获“清白之身”?
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说个明白。
什么是“呆账”?它比逾期更严重吗?
很多人以为,逾期就是逾期,还上就完了,但其实,逾期之后还有个“升级版”——那就是“呆账”,根据金融行业的通行标准,当一笔贷款长期未还,且经过多次催收仍无结果,金融机构就会将其认定为“呆账”。简单说,呆账就是银行或平台认为“收不回来”的账,属于信用记录中最严重的负面信息之一。
一旦被标记为呆账,你的征信报告上就会出现明确记录,影响远超普通逾期,比如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甚至某些求职、租房,都可能因此被拒。
还清呆账,记录就能消失吗?
这是最关键的点,也是很多人误解最深的地方。还清呆账,不等于征信记录自动消除。
打个比方:你欠朋友一万块,三年没还,对方都快忘了,后来你终于把钱还了,朋友说“没事了”,但这段“赖账”的经历,他心里还是会记得,征信系统也一样——你还清了,是“结清”状态,但“呆账”这个事实不会被抹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规定,呆账记录在还清后,会从“呆账”状态变为“呆账-已还清”,依然会保留在征信报告中长达5年,从还清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即使你还清了,这5年内,任何金融机构查你征信,都能看到这段黑历史。
但别绝望!“已还清”和“未还清”天差地别。后者意味着你还在欠钱,信用风险极高;而前者说明你有担当,主动修复了信用,虽然记录还在,但至少你在努力“赎罪”。
还清后,还能做点什么来“翻篇”?
当然可以!还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关键操作:
主动联系平台,申请更新征信状态
有些平台不会第一时间把“已还清”同步到征信系统,你可以拨打客服电话,或提交书面申请,要求他们将你的账户状态更新为“已结清”或“呆账-已还清”,确保征信记录准确。保留还款凭证
转账记录、结清证明、平台出具的还款确认函,通通保存好,万一将来有争议,这些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持续积累正面信用记录
征信不是只看“黑历史”,更看重“现在怎么样”,还清呆账后,按时还信用卡、使用正规小贷并准时还款,都能慢慢重建信用。时间+良好行为=信用修复的良药。定期查征信,发现问题及时申诉
每年有两次免费查征信的机会(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部分银行APP),发现信息错误,比如明明还清了却还显示“呆账未结”,立刻提交异议申请。
法律怎么说?你的权利有哪些?
根据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和《民法典》相关规定,你享有以下权利: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这意味着:你还清后,5年后这条呆账记录必须被删除;如果信息有误,你有权要求修改。
给正在挣扎的你几点真诚建议
如果你正面临网贷逾期,甚至已经被列为呆账,别慌,也别破罐破摔。信用可以跌倒,但也能爬起来。
- 别信“花钱洗白征信”的骗局!市面上所谓“内部渠道消除呆账”的中介,99%是骗子,征信系统没有“后门”,只有时间+合规操作才能修复。
- 优先处理金额大、影响广的呆账,比如银行贷款、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债务。
- 实在无力偿还,尝试协商分期或减免,很多平台愿意和解,毕竟“收一点”总比“收不回”强。
- 保持沟通,别失联,失联只会让平台更快把你列为呆账,甚至走法律程序。
回到最初的问题:网贷逾期成呆账了还清会消除吗?
答案是:不会立刻消除,但会在还清之日起5年后自动删除。还清是修复信用的第一步,不是终点。真正的信用重建,是一场耐心与责任的马拉松。
没有人天生完美,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改正。你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未来的“信用自由”铺路。别让一段黑历史,定义你整个人生,从还清第一笔欠款开始,重新出发,未来依然可期。
本文由法律与金融双背景撰稿,内容原创,严禁搬运,了解征信、债务、法律权益,关注我们,做自己财务人生的掌舵人。
网贷逾期成呆账了还清后,征信污点真的能一笔勾销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