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偶网贷逾期不还会被判刑吗?真相来了,很多人搞错了!
家里另一半突然接到催收电话,说网贷逾期好几个月了,金额还不小,你心里一紧,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儿会不会坐牢?我是不是也要担责?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配偶网贷逾期不还,到底会不会被判刑?
先说结论:一般情况下,网贷逾期属于民事纠纷,不会直接导致坐牢。但!这不代表完全没有风险,关键在于——是谁借的钱、钱用在哪儿、有没有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
咱们先理清楚几个核心逻辑:
网贷逾期≠犯罪,别被“吓唬”了
很多人一听“逾期”、“催收”、“起诉”,脑子里立马蹦出“坐牢”两个字,其实大可不必。网贷本质上是借款合同关系,属于民事范畴,哪怕你欠了几万、十几万,只要没有触犯刑法,法院最多是判你还钱、支付利息,甚至强制执行财产,但不会直接判刑。
除非……你做了这几件事:
- 伪造身份、虚构用途骗贷(涉嫌贷款诈骗罪);
- 有钱故意不还,转移资产、玩失踪(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用网贷资金从事非法活动,比如赌博、洗钱等。
这些才是可能“踩雷入刑”的红线。
配偶欠钱,你要一起还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简单说:如果你没签字、没共同使用这笔钱,原则上你不承担还款责任。
但!注意这个“但”——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这笔贷款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比如还房贷、孩子上学、治病等,哪怕只有一个人借的,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这时候,你可能就得一起还了。
举个例子:
你老公借了2万网贷,说是给孩子交补习班费用,结果催收找上门,你说“这钱我没用过,我不认”,法院一看转账记录、用途证明,发现确实用于孩子教育——对不起,这笔算共同债务,你跑不掉。
反过来,如果他借了钱去赌博、打赏主播,你完全不知情,也没受益,那这笔债就该他自己扛。
最危险的不是逾期,而是“拒不执行”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接电话、不回短信,平台拿自己没办法,错!一旦被起诉,法院判决你还款,你还拒不履行,那就真的可能“从民事变刑事”了。
法院判你还5万,你明明有车有房,却偷偷过户给亲戚,玩“净身出户”的把戏,这种行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旦查实,轻则拘留,重则判刑,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别拿“我没钱”当挡箭牌,关键是你有没有“装穷”逃避执行。
✅ 给你的几点建议参考:
- 搞清楚债务性质:是个人债务还是共同债务?查转账记录、借款用途,保留证据。
- 别逃避沟通:逾期后第一时间和平台协商,争取分期或延期,避免被起诉。
- 不要转移财产:哪怕再急,也别干“送房给父母”“工资转别人卡”这种傻事,这是刑事红线。
- 配偶知情很重要:如果对方在外大额借贷,建议及时沟通,必要时书面声明“不承担连带责任”。
- 真被起诉了?别慌:找专业律师分析案情,看是否属于共同债务,争取合法权益。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明确“共债共签”原则,非共同签字且未用于共同生活的债务,配偶无需承担。
配偶网贷逾期不会直接坐牢,但处理不当,真的可能“从小债变大祸”。
别被催收电话吓破胆,也别心存侥幸装失联。真正的风险不在“欠钱”,而在“赖账”和“逃避”。
面对问题,理性应对,分清责任,保留证据,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才是上策。
法律保护的是合法权利,也惩罚恶意失信的人,别让一时的经济困难,演变成人生的刑事污点。
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债务,但你得聪明地面对它。
配偶网贷逾期不还会被判刑吗?真相来了,很多人搞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