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铁也有禁区?这些人真的不能上车吗?
急着赶高铁,拖着行李狂奔到检票口,结果闸机突然“嘀”了一声,屏幕弹出提示:“禁止乘车”?那一刻,整个人都懵了——我犯法了吗?我只是想回家啊!
高铁作为我国最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虽然对大多数人敞开大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无条件乘坐,你可能想不到,有些看似普通的人群,却因为法律、信用或安全等原因,被明确限制乘坐高铁,咱们就来扒一扒:到底什么人不能坐高铁?
失信被执行人:欠钱不还,高铁也坐不了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限制人群,你可能听过“老赖”这个词,官方说法叫“失信被执行人”,这类人因为法院判决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被列入“失信名单”,不仅会被限制高消费,连坐高铁一等座、商务座,甚至动车组列车都可能被拦下。
想象一下,别人在高铁上喝着咖啡刷剧,你却被拦在站外,只因为一张未还的欠条——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涉嫌严重违法或在逃人员:高铁不是“逃亡专线”
公安机关会将通缉在逃人员的信息录入全国联网系统,一旦这类人试图购票或进站,系统会立即报警。高铁站人流量大、监控密集,恰恰是“天网恢恢”的最佳体现,别想着“混进高铁跑路”,那条路,早就被堵死了。
严重扰乱公共秩序者:一次冲动,换来长期禁乘
你有没有在新闻里看到过“乘客霸座”“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在车厢内闹事”之类的事件?这类行为看似只是“素质问题”,但情节严重的,会被铁路部门列入“旅客信用黑名单”,最高可限制180天内不得乘坐所有铁路客运列车。
别小看这180天——错过一次重要面试、一场家庭团聚,可能就是因为你一时冲动。
患有传染性疾病且未治愈者:为了他人安全,暂时说声抱歉
虽然铁路部门不会公开筛查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铁路运输安全规定,如患有开放性肺结核、新冠肺炎等烈性传染病且处于传染期的人员,原则上不建议乘坐密闭空间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同车厢数百名乘客的生命健康负责。
无票或票证不符者:别想“蹭车”或“蒙混过关”
有些人以为,只要混进站就能上车补票,但现实是,现在高铁实名制+人脸识别+闸机联动,没有有效车票或身份信息不匹配,根本进不了候车厅,更别提那些冒用他人身份证、伪造车票的行为,一旦查实,不仅会被拒绝乘车,还可能面临治安处罚。
给大家的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身边人正面临出行限制,千万别心存侥幸,正确的做法是:
- 如果是失信被执行人,请尽快履行法院判决,申请信用修复;
- 如果被误列入黑名单,及时联系铁路客服或法院申诉;
- 出行前务必核对身份证、车票信息,确保一致;
- 身体不适时,尤其是发热、咳嗽明显,建议暂缓出行,选择更安全的交通方式或居家休养。
守法、守信、守规矩,才是顺利踏上高铁的前提,高铁的速度让我们节省时间,但真正的“快”,是建立在秩序与责任之上的。
相关法条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座以上座位。《铁路旅客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
旅客有扰乱站车秩序、倒卖车票、冒用身份信息囤票等行为,纳入铁路旅客信用信息记录,视情节限制购票、乘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可以采取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的活动,包括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行。《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条:
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无票、超程、越级或不符合优惠条件的,应补交票款。
高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但它从不为违法、失信和危险行为开绿灯,什么人不能坐高铁?不是看你穿什么、有没有钱,而是看你是否遵守规则、是否尊重他人、是否对社会负责。
每一次顺利的出发,背后都是无数人对秩序的守护。
请珍惜你的“乘车资格”——它不只是张车票,更是你社会信用的“通行证”。
守规则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速度带来的自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