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被执保解封后,还会被起诉吗?真相让人意外!
手机突然被冻结,银行卡里的钱动不了,甚至连日常消费都成了问题?一查才知道,原来是网贷逾期后被法院执行保全了,更扎心的是,好不容易通过协商、还款或执行异议把账户解封了,心里刚松一口气,转头就开始担心:“解封之后,平台是不是还会起诉我?”
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让无数负债人夜不能寐的问题——网贷逾期执保解封后还会起诉吗?
执保解封≠风险解除,别高兴太早!
很多人以为,账户被冻结后只要解封了,就等于“过关了”,事情翻篇了,但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执行保全,是债权人(比如网贷平台或其委托的催收机构)向法院申请,冻结你名下的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等财产,防止你转移资产,而解封,通常是因为你履行了部分义务,比如还了一部分钱、提供了担保,或者法院认为保全措施不再必要。
但请注意:解封只是程序上的解除限制,并不代表债务消失,更不代表对方放弃了追偿权利。
换句话说,解封不等于免责,平台依然可以依法起诉你。
什么情况下平台还会起诉?
虽然解封了,但平台是否起诉,主要看以下几个因素:
欠款金额是否较大?
如果你欠款金额在1万元以上,尤其是经过多次催收仍未能清偿,平台大概率会走诉讼程序,毕竟,通过法院判决追债,执行起来更有保障。是否已有判决或仲裁文书?
有些网贷平台在放款时就约定了“网络仲裁条款”,一旦逾期,他们可以直接向仲裁机构申请裁决,拿到裁决书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种情况下,即使账户解封,他们依然可以继续推进执行程序,无需再次起诉。你是否“失联”或拒绝沟通?
如果你在逾期后长期失联、拒绝协商,平台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更倾向于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解封后起诉,反而是他们追债的“常规操作”。平台是否已将债权转让?
很多网贷平台会把逾期债权打包卖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些公司为了回本,往往更激进,起诉概率反而更高。
解封后如何降低被起诉风险?
核心思路:主动沟通,积极还款,保留证据。
- 尽快与平台或债权方协商还款计划,哪怕每月还几百,也要表现出还款意愿。
- 保留所有还款记录、沟通记录,比如聊天截图、转账凭证,这些在将来可能成为你“非恶意拖欠”的有力证据。
- 如果已被仲裁或起诉,及时应诉,不要逃避,缺席判决对你非常不利。
- 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维权,比如质疑利率过高、催收违法、程序不合规等问题。
态度决定结果。一个积极面对、愿意解决问题的债务人,平台通常更愿意协商,而不是直接送上法庭。
建议参考:这样做,才能真正“上岸”
如果你正面临网贷逾期、执保解封后的焦虑,建议你这样做:
- 梳理所有债务,明确每笔欠款的本金、利息、平台名称;
- 优先处理金额大、有法律动作的债务,比如已被仲裁或执行的;
- 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哪怕分期,也要开始行动;
- 不要相信“反催收”黑产,什么“征信修复”“债务重组”套路,大多是骗局;
- 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律师可以帮你分析案件性质、协商减免、应对诉讼。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被保全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网贷逾期执保解封后还会起诉吗?答案是:很可能。
解封只是暂时解除财产限制,不代表债务终结,平台是否起诉,取决于欠款金额、你的还款态度、是否有仲裁裁决等多种因素。最安全的做法,不是等对方“放过你”,而是主动出击,积极协商,用行动证明你的还款诚意。
法律从不保护逃避的人,但也不会惩罚努力自救的人。
面对债务,不怕逾期,就怕失联。
只要你愿意面对,总有一条路能带你走出泥潭。
别让一次逾期,毁掉你的人生信用。
现在开始行动,还来得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