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关联企业?别再被这个术语绕晕了!一文讲透它的真正含义
你有没有在公司开会时听到过“我们和这家关联企业要协同推进项目”?或者在看财报时发现“本年度与关联企业交易额达XX亿元”?
是不是总觉得“关联企业”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但又说不清它到底指什么?
别急,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你彻底搞懂——什么叫关联企业。
什么叫关联企业?先从“关系”说起
咱们先打个比方:你家开了一家奶茶店,你表哥在隔壁开了家甜品店,两家店用的是同一个供货商,财务由你妈统一管,促销活动也一起搞,虽然营业执照不同,但明眼人都知道——你们是一伙的。
在法律和商业语境中,这种“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的公司关系,就是关联企业。
关联企业指的是在股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或利益分配上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两个或多个企业。
它们不一定属于同一个公司,但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影响彼此的决策或利益走向。
关联企业≠子公司,别搞混了!
很多人以为“关联企业”子公司”,其实不然。
- 子公司是母公司持股50%以上、能完全控制的企业,法律上隶属关系明确;
- 而关联企业的范围更广——哪怕只持股20%,或者通过协议、亲属关系、共同高管等方式实现“实质控制”,也算。
举个例子:
A公司持有B公司30%股份,虽未控股,但A公司老板兼任B公司董事,能左右其重大决策,这种情况下,A和B就是典型的关联企业。
再比如:
张三自己开了一家科技公司,他老婆开了家营销公司,两家公司互相开票、共用办公场地、财务也是一套人马,哪怕没有股权交叉,税务和监管部门也会认定它们是关联企业——因为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
为什么“关联企业”这么重要?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公平交易、税务合规和法律责任。
防止利益输送
比如母公司把资产低价卖给子公司,就是为了避税或转移利润,这种交易叫“关联交易”,必须公开披露并接受审查。税务监管重点对象
税务局最怕企业通过关联企业“左手倒右手”来逃税,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必须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也就是价格得公允,不能随便定价。破产清算时可能“连坐”
如果一家公司借关联企业之名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法院可以“揭开公司面纱”,让背后的控制方承担连带责任。
哪些情况会被认定为关联企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以下情况都可能构成关联关系:
- 一方直接或间接控制另一方;
- 两方受同一第三方控制(比如都是某集团的子公司);
- 存在家族成员关系(夫妻、父母、子女等)分别控制不同企业;
- 关键管理人员(如董事、高管)在两家公司交叉任职;
- 共用银行账户、办公场所、客户资源等,存在经济依附性。
记住一句话:只要有“实质控制”或“重大影响”,哪怕没有股权,也可能被认定为关联企业。
建议参考:企业主必须注意的3个风险点
别拿亲戚公司当“避税工具”
很多中小企业主让家人注册公司,互相开票、转移利润,以为能省税,但一旦被查,轻则补税罚款,重则涉嫌虚开发票。关联交易必须“留痕”
所有关联企业之间的合同、发票、资金往来都要保留完整凭证,并做好内部审批流程,避免日后说不清。定期做合规审查
建议每年请专业会计师或律师做一次“关联关系梳理”,确保没有踩到监管红线。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第三条: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公司法》第二十一条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
“什么叫关联企业”?
它不是简单的“亲戚开的公司”或“朋友投资的企业”,而是一种在法律、财务和经营上存在实质关联的商业关系。
理解这一点,不仅能帮你规避税务和法律风险,还能在投融资、上市、并购等重大决策中做出更清醒的选择。
企业合规,从搞懂“关联企业”开始。
别等到税务局上门、法院传票来了,才后悔当初没当回事。
你明白了吗?
什么叫关联企业?别再被这个术语绕晕了!一文讲透它的真正含义,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