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骗老人家怎么办
老年人往往缺乏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猎物”。其中,假骗术屡见不鲜,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一、假离婚骗老人家怎么办
1. 冷静应对,切勿轻信。遇到自称“离婚后”追求者,老年人应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对方的花言巧语,并向子女或亲属咨询。
2. 保留证据,收集证据。如发现受骗,及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并向警方报案或向提起民事。
3. 法律维权,依法追究。根据《婚姻法》和《继承法》等法律法规,假离婚属于民事欺诈行为,老年人有权追回被骗财产或要求精神。
4. 寻求帮助,免受侵害。老年人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中心、老年人维权组织等机构的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普及防范,提高警惕。子女和社区应积极向老年人普及防范假离婚骗术的知识,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老人被骗光财产如何维权
1. 收集证据:保留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借条等证据,证明被骗事实和损失金额。
2. 报案求助: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警方会介入调查,追究诈骗者的刑事责任。
3. 民事诉讼:同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诈骗者返还被骗财产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财产保全: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冻结诈骗者的资产,防止其转移财产逃避债务。
5. 法律援助:老年人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
三、假离婚涉嫌诈骗罪的界定
假离婚是否构成诈骗罪,应根据以下条件判断:
1.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对方信任,制造对方误信假离婚的假象。
2. 非法占有目的:以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用于个人或第三者使用。
3. 数额较大:达到法定的诈骗罪标准,一般为人民币 2000 元以上。
4. 具有社会危害性:欺骗行为对老年人或社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5. 故意行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对方受损,仍实施欺骗行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