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取钱收多少?银行ATM取款手续费到底怎么算?
急着用现金,附近没有本行的ATM机,只好跑到隔壁银行的机器上取钱,结果发现账户里莫名其妙少了十几块?心里一紧:“跨行取钱收多少?”这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笔“看不见的手续费”到底是怎么收的,谁在收,收多少,有没有办法省下来。
跨行取钱的本质:服务费不是“抢劫费”
首先得搞明白,你跨行取钱,本质上是“借用”了另一家银行的ATM设备和系统服务,就像你去别人家借个充电宝,总得付点电费吧?银行也一样,虽然你的钱还是从你自己的账户里出,但跨行交易触发了银行间的结算机制,所以中间会产生一笔“服务费”。
这笔费用通常由两部分构成:
- 发卡行收费:也就是你办卡的那家银行。
- 受理行收费:就是你实际取款的那台ATM所属的银行。
但现实中,大多数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会自己承担一部分或全部费用,或者设定免费次数,所以你看到的“扣款”,其实是银行统一收取后再内部结算的。
具体收多少?看银行也看卡种
跨行取钱收多少,没有全国统一标准,完全取决于你用的是哪家银行、哪一类卡、取款地点和次数。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国有大行(如工、农、中、建、交):
大部分储蓄卡每月前4笔跨行取款免费,第5笔开始收4元/笔,部分高端卡(如白金卡、钻石卡)终身免手续费。股份制银行(如招商、中信、浦发):
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在境内ATM跨行取款每月前5笔免费,超出后每笔收10元;而中信银行部分卡种甚至全年不限次数免费。地方性银行或农商行:
收费标准差异大,有的每月免费2次,有的则直接收3-5元不等。
重点来了:如果你在异地跨行取款(比如人在广州,用北京的卡在非本行ATM取钱),费用往往更高,有些银行会收5-10元/笔,甚至更多。
为什么有时候“没提示就扣钱”?
很多人吐槽:“我取2000块,怎么账户少了2010?”
这是因为银行在ATM界面或短信提醒中,不会实时显示手续费金额,而是直接从总额中扣除,你看到的“交易成功”,其实是“本金+手续费”一起划走的。
建议:取款前留意屏幕下方的小字提示,或者提前拨打客服电话查询本卡的跨行取款政策。
有没有办法不花这“冤枉钱”?
当然有!以下几点帮你省下这笔“隐形支出”:
- 优先使用本行ATM:最直接,0费用。
- 绑定手机银行或云闪付:很多银行通过APP扫码取款免手续费。
- 选择免手续费的银行卡:办卡时直接问清“跨行取款是否免费”。
- 利用“免费额度”:记住每月免费次数,合理规划取款节奏。
- 小额多次不如大额一次:避免频繁跨行取款,集中处理更划算。
✅ 建议参考:
如果你经常出差或异地工作,强烈建议办理一张明确标注“全国跨行取款免手续费”的银行卡,像招商银行的部分高端卡、平安银行的某些借记卡、以及部分互联网银行(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合作卡种,都能实现无限次免手续费跨行取现,别小看这笔钱,一年下来省下的手续费,够吃好几顿火锅了。
📚 相关法条参考:
虽然目前我国没有法律强制规定银行必须免费提供跨行取款服务,但相关监管政策对收费透明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2014年施行)
第八条:商业银行提供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应当合理制定服务价格,并按规定进行公示。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在营业场所和网站主页等醒目位置,及时、准确公示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
鼓励银行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客户体验,推动基础金融服务便利化。
这意味着:银行可以收费,但必须提前告知,且不能“暗中扣款”。
“跨行取钱收多少”这个问题,看似是数字游戏,实则是你与银行之间“服务契约”的体现。每一笔手续费的背后,都是银行服务成本与客户便利性的博弈,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必抗拒收费,但一定要清楚规则、掌握主动。
钱是你自己的,手续费不该成为“沉默的损失”,下次取钱前,花10秒查一下本卡政策,可能就省下一杯奶茶钱,精明理财,从搞懂“跨行取款”开始。
别让便利变成负担,知情,才是最好的省钱策略。
跨行取钱收多少?银行ATM取款手续费到底怎么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