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第三方催收天天打骚扰电话,真的合法吗?
某天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一开口就直呼你的名字,语气强硬地告诉你“你欠的钱该还了”,甚至还能准确说出你借了哪家平台、逾期多久、金额多少……更离谱的是,这电话还不是网贷平台打来的,而是所谓的“第三方催收公司”。一天十几个电话,不分早晚,连家人朋友都被骚扰,生活彻底被打乱,这种“狂轰滥炸”式的催收,真的合法吗?我们又能怎么办?
先说一个扎心的现实:网贷逾期本身不构成犯罪,但催收手段如果越界,就可能触碰法律红线。很多人以为,只要欠了钱,对方怎么催都“情有可原”,可事实上,催收可以存在,但绝不能变成“精神折磨”或“社会性羞辱”。
现在很多网贷平台为了降低坏账率,会把逾期账户打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些公司按回款提成,自然“催得越狠,赚得越多”,各种“话术”和“手段”层出不穷:
- 伪造律师函、法院传票,制造恐慌;
- 24小时不间断电话轰炸,甚至凌晨打;
- 发短信威胁“上门抓人”“冻结账户”;
- 更有甚者,把你的“欠款信息”群发给通讯录好友,搞“人肉曝光”……
这些行为,早已超出“合理催收”的范畴,属于典型的违法催收!
你可能会问:“他们不是受平台委托吗?难道不该催吗?”
没错,第三方催收机构确实有权协助追债,但权利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根据我国《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侵扰、泄露、侮辱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而催收中的“爆通讯录”“恐吓威胁”“频繁骚扰”,正是赤裸裸地侵犯了你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更关键的是,催收人员没有执法权!他们不是警察,也不是法院执行人员,无权对你进行人身威胁、上门围堵或限制自由,如果你接到“再不还钱就去你家贴告示”“让社区都知道你赖账”这类话,请立刻录音并保留证据,这些都是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
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 建议参考(实用操作指南):
保持冷静,别被吓住
多数催收是“虚张声势”,他们知道你怕,所以用恐吓逼你还钱,你要明白:逾期≠坐牢,更不等于任人宰割。收集证据,全程留痕
所有骚扰电话尽量录音,短信、微信催收信息别删,这些是投诉和起诉的关键证据。明确告知:停止骚扰
你可以直接说:“我承认债务,但你们的催收方式已构成骚扰,请停止对我的亲友联系,否则我将依法维权。” 这句话很有用,正规催收听到会收敛。向监管部门投诉
拨打银保监会热线12378,或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投诉平台提交证据。监管部门对暴力催收零容忍。协商还款,争取减免
如果确实困难,可主动联系原平台协商分期或延期,避免被第三方“层层加码”。和平台谈,别和催收公司硬刚。必要时走法律程序
若催收已严重影响生活,可向法院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或提起民事诉讼索赔精神损失。
📚 相关法条参考(权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催收行为。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合法外衣”包裹的非法催收。
在这个信用时代,我们既要对自己的债务负责,也要坚决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生活安宁。催收可以有,但底线不能破,当你被第三方催收逼到崩溃时,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站在你这一边。
面对骚扰,别沉默,别妥协,用证据说话,用法律维权。
毕竟,欠钱的是债务,不是尊严。
你的平静生活,值得被认真守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