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存款利率到底有多少?现在还值得存吗?
你有没有翻过自己五年前的银行账户记录?或者突然想起那年爸妈把年终奖存进定期时,还特意问了柜员一句:“今年利息是多少?”——没错,2017存款利率多少,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的可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我们普通人理财方式的变迁缩影。
咱们就来聊聊2017年那个“利率尚可”的年代,看看当年的存款利率到底怎么样,又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2017年,银行存款利率是个啥水平?
先说重点:2017年,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仍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但已经开启了缓慢下行的趋势,那一年,央行没有进行大幅度的利率调整,基准利率维持在2015年“双降”后的水平。
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例(单位:%):
- 活期存款:0.35%
- 整存整取:
- 3个月:1.10%
- 半年:1.30%
- 1年:1.50%
- 2年:2.10%
- 3年:2.75%
- 5年:2.75%(部分银行自行设定)
但要注意,这只是“基准利率”。实际执行中,大多数商业银行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上浮,尤其是地方性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了吸引储户,1年期定存上浮30%很常见,有的甚至能达到2.0%左右。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2017年把10万元存进某城商行的3年期定期,利率上浮后可能达到3.3%左右,三年下来利息约9900元,相比之下,现在大多数大行3年定存利率普遍在2.6%以下,差距一目了然。
为什么2017年的利率“听起来还不错”?
有两个关键背景你得知道:
那时候还没全面“降息潮”
2018年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宽松,银行存款利率开始逐年下调,而2017年正处于“利率尚未大幅跳水”的末班车阶段。对保守型投资者来说,那会儿存钱还能“跑赢”部分通胀。大额存单刚兴起,收益更香
2017年,大额存单(20万起存)逐渐普及,3年期利率普遍能达到4.125%,甚至更高,这对于有闲置资金的家庭来说,是个不错的低风险选择。可以说,2017年是“稳健理财”的黄金尾声期。
现在回头看,2017年的存款决策做对了吗?
有人会说:“哎,要是当年多存点定期就好了。”
也有人摇头:“存银行太亏了,不如买基金、炒股。”
这里我想说一句公道话: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策略,2017年,如果你手头有闲钱,又不想冒风险,选择银行定存是完全合理的,毕竟,那年P2P还没全面暴雷,股市波动大,楼市调控收紧,银行存款反而是“最安心”的避风港。
建议参考:从2017看现在,我们该怎么存钱?
虽然2017年已成过去,但它的经验值得借鉴:
- 关注利率变化周期: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高利率时期要“抓住窗口期”,比如现在部分中小银行仍有相对较高的定存利率,可以多比较。
- 别只盯着大银行:国有大行利率通常较低,城商行、民营银行的存款产品往往更“卷”,收益更高,且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50万以内全额赔付)。
- 合理配置,别把所有钱都存死:可以采用“阶梯存款法”——把资金分成几份,分别存1年、2年、3年期,既保持流动性,又能享受较高利息。
相关法条参考:
《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
“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银发〔2015〕262号):
明确了2015年10月24日起的存款基准利率标准,该标准在2017年仍为各银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
回望2017,2017存款利率多少,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数据的查询,更是一次对理财观念的反思,那一年,1.5%的一年期利率曾让我们觉得“还行”,如今却成了“回忆里的甜”,时代在变,利率在降,但不变的是我们对财富安全的渴望。
与其怀念过去的高利率,不如清醒地面对当下,学会在低息时代精打细算,无论是选择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还是合理配置低风险理财产品,关键是要有规划、有判断、有耐心。
钱不怕少,怕的是躺平,哪怕利率再低,主动管理,总比被动等待强。
2017存款利率到底有多少?现在还值得存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利率会变,但财商不变;时代会走,但智慧长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