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块的网贷逾期会怎么样?别小看这小钱,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
手头紧,刷个网贷平台借了200块应急,心想“就两百块,晚两天还也没啥大不了”,结果一忙就忘了,或者觉得“平台不会为了这点钱追着我不放”。可你有没有想过,即便是200块的网贷,一旦逾期,它背后牵动的可不只是“还钱”这么简单?
别被金额迷惑了,在金融系统和信用体系里,没有“小金额逾期”这个概念,无论是200块还是2万块,只要你没按时还款,平台就会记录你的逾期行为,而这个行为,就像一颗小石子,可能激起千层浪。
逾期会产生罚息和违约金,你以为只是200块?错!很多网贷平台的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逾期第一天就开始按日计收罚息,有的甚至高达年化36%,哪怕你只拖个十天半个月,利息可能就翻倍了,原本200块的借款,可能变成300、400甚至更多。
你的个人征信可能被“标记”,虽然不是所有网贷平台都接入央行征信,但越来越多的正规持牌机构(比如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网贷)已经实现数据共享,一旦逾期,你的名字就可能出现在征信报告的“逾期记录”栏里。哪怕只有一次200块的逾期,未来你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银行都可能因为这条记录拒贷,或者提高利率。
更可怕的是,催收手段可能迅速升级,有些平台在逾期几天后就会开始电话轰炸,不仅打你,还会联系你通讯录里的亲友,短信、APP推送、甚至社交软件私信轮番上阵。“你不还200块,我们就要曝光你”——这种精神压迫,对心理的打击远比金钱本身更沉重。
还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反正200块,他们不会起诉我。”的确,从成本角度,平台为200块打官司不划算,但注意,法律上并没有“金额太小就不能起诉”的规定,只要合同有效、证据齐全,哪怕你欠1块钱,对方也有权起诉,而且一旦被起诉,你不仅要还本金、利息,还得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甚至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更隐蔽的风险是:逾期记录可能被共享到“大数据征信平台”,比如百行征信、芝麻信用等,这些平台虽然不归央行管,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租房平台、求职平台在使用它们的数据,你可能莫名其妙发现:为什么租房子被拒?为什么找工作背调不过?很可能就是这200块的“小逾期”在作祟。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或即将面临200块网贷逾期,别逃避,更别觉得“无所谓”。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客服,说明情况,尝试协商延期或分期还款。很多平台对首次逾期、金额小的用户会给予宽限期或减免部分罚息。务必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和还款凭证,以防后续纠纷,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再小的债务,也是你信用大厦的一块砖,别让它轻易倒塌。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小编总结:
别让200块,毁了你未来的“信用通行证”,在这个越来越依赖数据和信用的社会里,每一次逾期,无论金额大小,都是对你个人信誉的一次“扣分”,它可能不会立刻让你寸步难行,但当某一天你真正需要贷款、买房、创业时,那条小小的逾期记录,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守信,不是因为怕惩罚,而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走得更远的路,200块的事,值得你认真对待。
200块的网贷逾期会怎么样?别小看这小钱,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