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权是什么意思?别再被股市术语吓住了!
你有没有在看股票新闻时,突然冒出个词——“除权”,然后一头雾水?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没那么复杂的词。“除权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它指的是上市公司在分红、送股或配股后,对股票价格和股东权益进行相应调整的过程,这个“权”,指的是股东原本享有的某种权利,比如分红权、配股权,一旦这些权利被“执行”或“发放”了,股票就要“除掉”这部分价值,所以叫“除权”。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买了一瓶果汁,原价10元,商家说“买一送一”,那你手里的这瓶果汁,是不是还值10块?显然不值了,因为第二瓶是免费的,所以市场会把价格调成5块一瓶,这才公平,股票市场也一样,公司宣布“10送5”,相当于每10股送5股,那原来的股价就得往下调,不然就等于白送钱,不公平。
除权的核心逻辑,价值重估”,公司把利润以股票或现金形式分给股东,那公司的总价值其实没变,但每股所代表的权益变了,股价自然要调整,比如某股分红前是20元,每10股派1元现金,那除权后的理论价格就是19.9元,这个过程不是公司亏了,也不是你亏了,而是账面数字的合理回归。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误区:很多人一看“除权”,股价跌了,就觉得“我的股票贬值了”,错!除权不是亏损,而是权益的重新分配,你虽然股价降了,但你拿到了分红或额外股票,总资产其实没少,就像你工资发到卡里,卡里余额多了,但钱包里的现金少了,整体收入并没变。
还有一种情况叫“填权”——如果除权后股价不跌反涨,重新回到甚至超过除权前的水平,这就叫填权,说明市场看好这家公司,反之,如果一直跌,叫“贴权”,可能反映投资者信心不足。
为什么理解“除权是什么意思”这么重要?
因为它是投资决策的基础,如果你看不懂除权,可能会误判公司价值,错过优质标的,或者在分红后慌忙抛售,错失后续上涨机会,尤其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分红和送股是复利增长的重要来源,而除权正是这个过程中的“会计校准”。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新手股民,建议在看到“股权登记日”“除权日”这些术语时,不要急着操作,先查清楚公司是现金分红、送股还是配股,再结合除权后的股价走势和公司基本面做判断。除权不是风险,而是机会的重新排列,特别是那些业绩稳定、持续分红的公司,除权后往往是布局的好时机。
相关法条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证券法》第五十一条也规定,上市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行为时,应当依法披露相关信息,确保投资者知情权。
小编总结:
“除权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公司把本该属于你的“权益”发给你之后,股价做的一次“瘦身”。这不是损失,而是你应得的回报到账了,真正聪明的投资者,不会盯着除权当天的股价波动焦虑,而是看公司是否持续创造价值,下次再看到“除权”,别慌,先问问自己: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回报,还是空中楼阁的炒作?搞清楚这一点,你离理性投资就不远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