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息1毛是多少?听起来像砍头息,其实是高利贷的代名词!
“借一万,一个月还一千?”或者朋友悄悄告诉你:“有个路子,月息1毛,来钱快。”乍一听,好像只是个数字,但你知道吗?“月息1毛”其实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背后藏着的,可能是违法的高利贷陷阱。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月息1毛到底是多少?它合法吗?会不会让你一夜返贫?
“月息1毛”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来算笔账,很多人听到“1毛”,第一反应是0.1元,但在这里,“毛”是民间对“10%”的俗称。月息1毛 = 月利率10%。
举个例子:你借了1万元,月息1毛,那一个月的利息就是1万 × 10% = 1000元。
如果借一年呢?
12个月 × 1000元 = 1.2万元利息,年化利率高达120%!
什么概念?银行普通贷款年利率一般在4%~8%,信用卡分期年化大概15%左右,而120%的年利率,已经远远超出法律保护的范围,属于典型的“高利贷”。
这种利息合法吗?法院会支持吗?
不合法!而且法院明确不支持。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以2024年LPR为3.45%计算,4倍就是13.8%左右。
也就是说,年利率超过13.8%的部分,法院不保护,你完全可以不还!
而“月息1毛”换算成年利率是120%,是法定上限的将近9倍!
这哪是借钱?这分明是“合法抢劫”。
更可怕的是,有些放贷人还会搞“砍头息”——比如你借1万,他直接扣掉1000利息,只给你9000,但合同写你借了1万,下个月还得还1万+1000利息,这种操作,不仅利息违法,本金计算也违法。
为什么还有人敢借“月息1毛”?
人性的弱点,往往在急用钱时被放大。
有人创业缺钱,有人治病急需,有人赌球输红了眼……在“马上就能拿到钱”的诱惑下,很多人选择闭眼签字。
可他们没意识到,高利贷不是“救急”,而是“埋雷”。
一个月还不上,利滚利,三个月后可能债务翻倍;再拖下去,催收电话轰炸、家门口泼漆、威胁家人……最终人财两空。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借了3万,月息1毛,三个月后利滚利变成12万,最后被迫卖房还债。这不是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悲剧。
遇到“月息1毛”怎么办?记住这几点!
如果你正面临资金困难,又有人主动提出“月息1毛”的借款,请立刻冷静下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笔钱真的非借不可吗?
能不能向亲友周转?能不能申请正规银行贷款或信用卡?哪怕慢一点,也比掉进高利贷陷阱强。对方有没有正规资质?
正规金融机构都有营业执照、放贷资质,如果对方是个人,还要求现金交易、不签合同、不留凭证——99%是骗局。合同写的是不是“月息10%”?
有些合同会写成“服务费”“中介费”“保证金”,其实都是变相高利。只要总成本超过LPR的4倍,就违法。
🔍 建议参考:如何合法借贷,远离高利陷阱?
- 优先选择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规网贷平台(如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等);
- 借款前查清楚年化利率(APR),不要只看“每月还多少”;
- 保留所有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合同原件,一旦被暴力催收,立刻报警;
- 如果已被高利贷缠身,不要硬扛,尽快寻求法律帮助,律师可以帮你确认合法债务范围,甚至起诉撤销不合法条款。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
✍️ 小编总结:
“月息1毛”不是便宜,而是高利贷的暗语。
它听起来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实则是一张通往深渊的单程票。
真正的法律保护,永远站在理性与常识这一边。
当你急需用钱时,慢一点没关系,安全才是底线。
别让一时的冲动,换来一辈子的悔恨。
合法借贷有门路,远离“1毛”保平安。
如果你身边有人正在考虑借这种钱,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
一次转发,真的能救一个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