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等于多少克?香港人买金饰必看的钱与克换算指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进香港的金行,店员热情地告诉你:“这款金镯是3钱重,今日金价每克是680港币。”你心里一愣:1钱等于多少克?这“钱”到底是重量单位还是货币单位?为什么不用克来标?是不是被“绕晕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钱”与“克”的关系彻底搞清楚,尤其针对香港地区的黄金交易习惯,帮你避开“单位陷阱”,买金不踩坑。
“钱”到底是什么?它和“克”怎么换算?
先划重点:1钱 = 3.75克,这是香港、澳门以及部分华人地区沿用的传统重量单位,源自中国古代的“市制”体系。
这个“钱”不是货币单位,而是实实在在的重量单位,属于“两、钱、分、厘”这一套体系,具体换算如下:
- 1两 = 10钱
- 1钱 = 10分
- 1分 = 10厘
- 1两 = 37.5克→1钱 = 3.75克
举个例子:
如果你在尖沙咀的周大福看中一条金链,店员说“这条链重2钱”,那它的实际重量就是:
2钱 × 3.75克/钱 =5克
是不是瞬间清晰了?但问题来了——为什么香港还在用“钱”?
为什么香港金饰偏爱用“钱”?
历史习惯+行业传统是主因,香港自开埠以来,珠宝金饰行业深受广东及南洋华人文化影响,长期使用“两”“钱”作为计重单位,即便如今国际通用“克”,但本地金行、老字号品牌仍习惯以“钱”标重,尤其在婚嫁金饰、龙凤镯、金猪牌等传统产品中更为常见。
更重要的是:用“钱”标重,听起来“数字更小”,心理上更“轻巧”。
比如7.5克的金饰,说成“2钱”,比直接说“7.5克”更容易让人接受,尤其对年长顾客而言,“钱”这个单位更亲切、更“有数”。
但这也埋下隐患:年轻人不熟悉“钱”,容易误判重量,导致以为买得少,实际花得多。
实战提醒:买金前一定要“双单位核对”
为了避免被“单位游戏”误导,建议你在购买金饰时,主动要求店员同时提供“钱”和“克”的重量数据,并当场换算验证。
你想买一对金耳环,标价“1.5钱”,金价每克680港币。
实际重量 = 1.5 × 3.75 =625克
成本价 ≈ 5.625 × 680 =约3,825港币
如果店员只报“1.5钱”,你没概念,可能觉得“才一点”,但换算后就知道接近6克,价格自然不低。
金价是按“克”浮动的,但工艺费、品牌溢价是按件收的。
重量是基础,单位是关键。
法律保障:消费者有权知情重量
虽然“钱”是传统单位,但根据香港《商品说明条例》(Trade Descriptions Ordinance),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必须提供清晰、准确、不具误导性的信息,包括重量、价格、材质等。
▶️相关法条参考:
《香港法例第362章 商品说明条例》第7条
任何商户如在商品说明中作出虚假或具误导性的陈述,即属违法,最高可处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5年。虽然条例未强制规定必须使用“克”,但若仅标“钱”而未提供换算或解释,导致消费者误解重量,可能构成“误导性遗漏”,仍属违规。
你有权要求商家明确标注克重,或提供换算说明,若遇拒绝或含糊其辞,可保留证据并向消费者委员会(消委会)投诉。
给你的实用建议参考
- 随身带个小计算器,或手机备忘录记下“1钱=3.75克”,随时换算。
- 要求发票注明“克重”,不仅是“钱”,这是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
- 对比内地金价时,统一换算成“克”,避免因单位不同造成误判。
- 警惕“工艺费远高于金价”的金饰,尤其是小克重但标价高的“钱”单位产品。
- 老字号≠不会坑人,传统单位不代表可以模糊信息,知情权必须保障。
1钱等于多少克?答案是:3.75克。
这看似简单的换算,却是你在香港买金时必须掌握的“黄金密码”。
单位背后是文化,更是消费智慧。
别让一个“钱”字,让你多花几百甚至上千港币。
下次走进金行,不妨笑着问一句:“这款几钱?合几克?”——
懂行,才不怕被“钱”绕晕。
1钱等于多少克?香港人买金饰必看的钱与克换算指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金价按克算,智慧靠脑算。
买金不光看成色,更要看“单位”是否透明。
在香港,“钱”是传统,但“克”才是真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