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逾期还能做网贷吗?知乎上吵翻了,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都逾期了,还能申请网贷吗?”“征信黑了还能借到钱吗?”“被催收了还能不能再贷一笔填坑吗?”这些问题背后,其实藏着无数普通人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与焦虑,咱们不玩虚的,作为从业多年的法律人,我来给你掰扯清楚:有逾期记录,到底还能不能做网贷?
先说结论:能,但风险极大,且多数情况下不建议。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矛盾?“能”是因为目前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非持牌或监管较松的平台,它们对征信的要求没那么严格,甚至有些平台专门“吃”逾期客户,但“风险大”是因为——这些平台往往伴随着高利率、暴力催收、套路贷等隐患,一不小心,你就从“逾期”滑向了“债务深渊””。
在知乎上,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人说:“逾期了照样借到了,但利息高得离谱,一个月滚了30%。”也有人哭诉:“本来只欠几千,现在利滚利欠了十几万,催收电话打到老家,父母都被吓病了。”这些不是段子,是真实发生的悲剧。
为什么逾期还能借到?
关键在于平台类型,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基本都会查征信,一旦你有“连三累六”(连续逾期3次,累计6次)的记录,大概率会被拒,但一些打着“小额速贷”“7天免息”旗号的第三方平台,可能只做简单审核,甚至不查央行征信,转而通过大数据、通讯录授权等方式评估风险,这类平台,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
更可怕的是,有些平台明知你有逾期,还主动推送贷款广告,美其名曰“帮你渡过难关”,实则利用你的困境牟取暴利,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债务收割”。
那到底能不能碰?
从法律角度看,只要平台具备合法放贷资质,合同条款清晰,利率未超过法定上限(目前民间借贷司法保护利率为LPR的4倍,约14.8%左右),合同本身是有效的,但问题在于——很多网贷平台根本不合规,它们或伪造合同,或收取“砍头息”,或诱导用户签署空白协议,这些都涉嫌违法。
多次申请网贷,即便没借成,也会在征信上留下“查询记录”,频繁查询会让金融机构认为你资金紧张,进一步降低你的信用评分,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有逾期,最正确的做法不是“以贷养贷”,而是主动协商、合理规划,你可以:
- 联系原贷款机构,申请延期或分期还款,很多银行都有“征信保护”政策,对短期困难用户可做特殊处理;
- 优先还清高息贷款,避免利滚利;
- 避免再申请任何网贷,尤其是那些“无视黑白户”“秒批到账”的广告;
- 如有必要,寻求专业法律帮助或债务重组服务,合法合规地解决问题。
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靠借新还旧撑出来的,而是靠理性与规划走出来的。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禁止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严禁各类机构开展违规放贷,严厉打击“高利转贷”“套路贷”等非法金融活动。
小编总结:
回到最初的问题:“有逾期做网贷可以吗知乎?”知乎上有答案,但答案不一定对。你可以借到,但代价可能是你承受不起的。逾期不是世界末日,但“以贷养贷”很可能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是面对问题,而不是用新的债务掩盖旧的伤口。别让一时的急用,变成一辈子的负担。合法合规才是底线,理性决策才是出路。
有逾期还能做网贷吗?知乎上吵翻了,真相到底是什么?,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