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没还网贷,到底算几次逾期?还能翻身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初一时冲动借了网贷,结果越滚越多,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一拖再拖,一拖就是四年?现在突然想起来查征信,发现账户还挂着,催收电话偶尔打来,心里直打鼓:这四年没还钱,到底算几次逾期?会不会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不绕弯子,不整虚的,用法律+现实的双重视角,把“四年没还网贷”这件事彻底说清楚。
逾期次数 ≠ 逾期时间,关键看“还款行为”
很多人搞混一个概念:逾期次数和逾期时长是两码事,银行或网贷平台上报征信的规则是:每期账单只要没按时还,就算一次逾期记录。
举个例子:
你借了一笔网贷,分12期还,每个月该还1000元。
结果从第1个月开始就没还,一直到第48个月(也就是第4年)都分文未付。
征信上会显示48次逾期记录,而不是“只算一次”。
重点来了:
即便你这四年一分钱没还,平台只要每月都上报征信,逾期次数就会一直累加,这不是平台“欺负人”,而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上报规则来的。
“四年没还”不是“一次逾期”,而是可能多达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逾期记录,具体要看当初贷款分了多少期。
超过三年还能催收吗?法律上怎么说?
有人问:“都过去四年了,他们还能告我吗?这债是不是过期了?”
这里就得搬出《民法典》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听起来好像“三年就过期”?但注意!
诉讼时效是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你最后一期还款日是2020年6月,那你最晚在2023年6月前,平台都可以起诉你。
但如果你这四年一直没还,平台也没催收、没起诉,你以为“自动清零”?大错特错!
只要平台在三年内主张过权利(比如发过催收函、打过电话、发过短信),诉讼时效就会中断并重新计算,也就是说,哪怕拖了四年,只要对方在三年内追过债,他们依然可以告你。
更关键的是:
债务本身不会因为时间久而消失,只是你有了“诉讼时效抗辩权”——如果对方起诉,你可以主张“已过时效”,法院可能不支持他们的请求,但前提是:你得出庭答辩,不能躲。
征信记录能消除吗?五年后自动“洗白”?
好消息是:逾期记录不是永久存在的。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划重点:“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
什么意思?
如果你从2020年开始逾期,一直没还,到2024年还是欠着,那这个“不良行为”就没终止。
只有当你把欠款全部还清的那一天,5年倒计时才开始。
哪怕你拖了四年,只要一天没还清,征信上的污点就一直挂着,五年后也不会自动消失。
现在该怎么办?三条务实建议
面对“四年没还网贷”的现实,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以下三条建议,供你参考:
先查清楚欠款明细
打开征信报告,看看到底是哪家平台、欠了多少、是否还在计息,有些平台可能早已转让债权,实际催收的可能是第三方公司。评估还款能力,尝试协商
如果确实有还款意愿但压力大,可以主动联系平台或债权方,协商分期、减免利息甚至本金打折,很多平台愿意“打折回款”,总比一分钱拿不到强。别信“征信修复”骗局
市面上有人说“花钱删逾期记录”,全是骗人的!征信记录只有时间能修复,没有捷径,凡是收费承诺“洗白征信”的,99%是诈骗。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
“四年没还网贷算几次逾期”?答案很明确:不是一次,而是按期累计,可能多达几十次。
但这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彻底毁了,法律给了你抗辩的权利,征信也给了你修复的机会。
关键不是过去有多糟,而是你现在愿不愿意迈出第一步。
还清债务或许很难,但每一次主动面对,都是在为自己的信用“松绑”。
逾期不可怕,逃避才致命。
真正的信用,不是从不犯错,而是知错能改。
如果你正在这条路上挣扎,别放弃。
黑暗再长,也挡不住你抬头看见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