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天天提,到底它凭什么这么重要?
你有没有在公司开会时听过“根据公司章程来办”这句话?或者在注册公司时被要求“提交公司章程”?也许你还一脸懵:章程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几张纸吗,真有那么大作用?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了讲清楚——章程,绝不是走个形式的文件,而是企业真正的“宪法”。
章程到底是什么?用大白话告诉你
章程就是一家公司的“游戏规则说明书”,它规定了公司怎么成立、股东怎么分钱、董事怎么选、重大事项谁说了算……说白了,它就是公司内部的“根本大法”。
你可能会说:“公司章程不就是工商局备案用的吗?”错!备案只是形式,真正的章程,是股东之间最核心的契约,它不像合同那样只约束两个人,而是从公司诞生第一天起,就对所有股东、董事、高管甚至未来加入的人都有约束力。
举个例子:
老王和老李合伙开公司,一开始说好各占50%股份,利润平分,可没写进章程,后来老王偷偷改股权结构,老李才发现自己被“架空”了,这时候,如果当初章程写清楚了表决机制和股权变更程序,老李就能依法维权。
所以你看,章程不是摆设,而是防坑、防翻脸、防内斗的“法律盾牌”。
章程的三大核心功能,90%的人只知道一半
定规则:公司怎么运转,全靠它说了算
开股东会要提前几天通知?多少人出席才有效?哪些事必须全体股东同意?这些细节,法律不会规定得那么细,但章程可以!法律是底线,章程才是你定制的“操作手册”。分权力:谁说了算,白纸黑字写清楚
很多公司内斗,根源就是权责不清,章程可以明确:- 董事长有没有一票否决权?
- 小股东能不能查账?
- 增资扩股要不要优先认购?
这些,都是你提前“立法”的机会。
保安全:关键时刻,它是你的“救命稻草”
公司僵局、股东撤资、控制权争夺……一旦出事,法院第一反应就是:“拿章程来看看。”
有章程,有依据;没章程,只能靠法官自由裁量——你觉得哪个更稳妥?
章程可以“个性化定制”,但很多人不会用
很多人以为章程就是套模板,随便填几个名字就交上去了,大错特错!
《公司法》给了企业极大的自治空间。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你想怎么设计权力结构、分红机制、退出机制,都可以写进章程。
- 可以约定“AB股结构”,创始人一股有十票表决权;
- 可以设定“股权回购条款”,防止股东中途退出搅局;
- 可以加入“竞业限制”,防止高管另起炉灶。
这些,才是章程真正的价值所在,可惜,太多创业者把它当成“应付工商的流程”,结果出了事才追悔莫及。
✅ 建议参考:怎么用好章程?
- 别用模板!工商局的模板是“最低配置”,根本不适合真实经营需求。
- 找专业律师起草,每个公司情况不同,章程必须量身定制。
- 重点关注:股权结构、表决机制、分红规则、退出机制、股东权利限制这几大块。
- 定期更新,公司发展了,章程也得跟着调整,别让老章程拖后腿。
📚 相关法条参考(精简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一条
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公司法》第二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公司名称和住所;
(二)公司经营范围;
(三)公司注册资本;
(四)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
(五)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
(六)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
(七)公司法定代表人;
(八)股东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公司法》第四十二条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 这句话划重点:表决权可以不按出资比例来,全看章程怎么写!
“章程是什么意思?”——它不是一张纸,而是一家企业的灵魂契约。
它决定了公司怎么活、怎么分、怎么散。
很多人只看到营业执照,却忽略了章程才是真正的“权力地图”。
创业可以激情,但治理必须理性。
从今天起,请把章程当成你公司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认真对待,精心设计。
毕竟,预防永远比补救更省钱、更省心、更省命。
别等到股东翻脸、公司停摆,才想起:当初要是把章程写清楚就好了。
章程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天天提,到底它凭什么这么重要?,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