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同行取款手续费到底收多少?很多人第一笔钱就被扣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出差在外,手机快没电了,银行卡余额还够,急着找个ATM取点现金,结果钱刚拿到手,手机“叮”一声——银行短信来了:“您尾号XXXX的账户支取现金500元,另收取手续费10元。”
你一脸懵:“不是同一家银行吗?怎么还收我手续费?”
别急,这事儿还真不稀奇,今天咱们就来深扒一下——异地同行取款手续费到底多少?银行到底有没有权收这笔钱?我们作为储户,又该怎么避免“被宰”?
什么是“异地同行取款”?
先搞清楚概念,所谓“异地同行取款”,指的是你在非开户地的同一家银行的ATM机上取款,比如你在广州办的中国工商银行储蓄卡,跑到北京的工行ATM上取钱,这就是典型的异地同行取款。
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是同一家银行,系统内部转账,凭什么收我钱?”
但现实是——银行还真能收,而且收得“合法合规”。
手续费到底收多少?标准是什么?
国内大多数银行对异地同行ATM取款的收费标准是:
每笔收取交易金额的0.5%,最低5元,最高50元。
举个例子:
你在北京的工行ATM上取了2000元,手续费就是 2000 × 0.5% = 10元。
如果只取500元,0.5%是2.5元,但因为有“最低5元”的规定,所以还是收你5元。
重点来了:
虽然这个标准在行业内普遍适用,但并不是所有银行都一模一样,有的银行对金卡、白金卡客户减免手续费;有的银行在特定时间段(比如节假日)推出优惠活动;还有的银行对手机银行预约取款免手续费。
关键不是“能不能收”,而是“你有没有提前了解规则”。
银行收这笔钱,合法吗?
很多人质疑:“我钱存在你这儿,你反而管我取钱收费?这不是霸王条款吗?”
从法律角度看,银行收取手续费是合法的,前提是:
- 在开户时已明确告知客户相关费用;
- 在ATM界面、官网、手机银行等渠道公示收费标准;
- 未强制交易,客户可选择不取。
换句话说,只要你签了开户协议,就意味着你默认接受了银行的服务条款,包括手续费规则,这属于民事合同关系中的“服务对价”,银行提供跨区域取款服务,自然可以收取一定成本费用。
哪些情况可以免手续费?
别急着认栽,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合法“避坑”:
- ✅办理高端卡种:金卡、钻石卡、私人银行客户通常享受全国ATM取款免手续费;
- ✅使用本行手机银行预约取款:部分银行支持扫码取现或预约取款,免除手续费;
- ✅选择“银联跨行优惠”合作银行:有些银行与银联合作,每月前几笔跨行取款免费;
- ✅尽量通过转账或移动支付解决:现在微信、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几乎零成本,何必非得取现?
最实用的建议:出差或旅游前,打开手机银行APP,查一下“附近网点”和“免手续费ATM”,提前规划,省心又省钱。
法律依据在哪?看看这些规定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相关依据如下: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发布)
第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提供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应合理制定价格,并按规定进行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现为《民法典》合同编)
第四百九十六条:格式条款提供方应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费行为的监管要求
明确要求银行在收费前履行告知义务,不得擅自增设收费项目。
也就是说,银行可以收费,但必须“明码标价”,不能偷偷扣钱。
小编建议参考:
如果你经常出差、旅行,或者在异地工作,建议:
- 优先办理一张全国免手续费的借记卡或信用卡(如招商银行“一卡通”、建设银行“理财白金卡”等);
- 养成查看银行APP“优惠活动”的习惯,很多银行每月都送“免手续费取现次数”;
- 大额取现尽量回开户地或通过柜台办理,避免ATM高额手续费;
- 保留所有收费凭证,若发现银行未公示却扣费,可拨打12378银保监会投诉热线维权。
异地同行取款手续费,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每个人的“钱包尊严”。
银行收不收、收多少,不是“霸王决定”,而是建立在透明规则和契约精神之上的服务对价。
我们作为消费者,不必愤怒,但必须清醒——知道规则,才能不被规则收割。
下一次你站在ATM机前,别再傻傻等扣费短信了。
先查、再取、后省,每一分钱,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异地同行取款手续费到底收多少?很多人第一笔钱就被扣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关键词:异地同行取款手续费多少——答案不在银行嘴里,而在你提前掌握的信息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