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没逾期,催收却乱打通讯录?这到底合不合法?
自己按时还网贷,从没逾期,信用记录干干净净,结果突然有一天,亲戚、朋友、同事接连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语气生硬,甚至带有威胁:“你认识某某吗?他欠钱不还,赶紧让他还钱!”你一头雾水,一查才发现——原来是某家网贷平台的催收人员,在你毫无违约的情况下,擅自拨打你通讯录里的联系人。
更离谱的是,你根本没授权他们这么做,也没签过任何允许他们联系亲友的协议,你只是填了个申请表,上传了通讯录权限——可这就能成为他们骚扰你身边人的“通行证”吗?
答案很明确:不能!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用了网贷,哪怕没逾期,平台就有权“提前预警”或“核实信息”,于是随便打你通讯录里的电话,但这种行为,本质上已经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和通讯自由,严重时甚至构成违法催收。
我们来理清几个关键点:
你没有逾期,就不存在“催收”前提,催收的法律基础是债务逾期,而你按时还款,债权债务关系正常履行,平台根本没有催收的正当理由,在这种情况下还拨打你通讯录联系人,属于无端骚扰。
即便你授权了通讯录访问权限,这种授权也不能等同于同意平台随意联系他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平台收集你的通讯录信息,仅限于“必要范围”和“特定目的”,比如风险评估或身份验证,但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用于催收或施压第三方,就属于滥用个人信息。
更让人愤怒的是,有些平台甚至故意制造恐慌,对联系人说“你朋友失联了”“他涉嫌骗贷”“再不还钱就要坐牢了”……这种话术不仅误导他人,还可能对你的人际关系、社会评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你没做错什么,却要承受来自亲友的质疑和误解,这公平吗?
当然不公平。
建议参考: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这么做
- 第一时间录音取证:接到骚扰电话时,尽量录音,保留对方的公司名称、工号、通话内容等信息。
- 向平台正式投诉:通过APP客服、官方邮箱或监管渠道提交投诉,要求停止骚扰,并书面道歉。
- 向监管部门举报:可拨打银保监会热线12378,或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平台进行投诉。
- 必要时提起诉讼:若骚扰行为对你造成精神损害或名誉损失,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 谨慎授权权限:今后申请网贷时,尽量避免开放通讯录、短信、相册等敏感权限,保护个人信息边界。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第十三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未经个人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其个人信息。《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向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等个人信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小编总结:
网贷没逾期,你就不是“老赖”,更不该被当成“靶子”来打。
通讯录不是催收的“武器库”,亲友情感更不该成为平台施压的工具。
在这个数据泛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守住隐私的底线。你有权安静地生活,也有权保护身边人不被无端打扰。
别再默默忍受,该发声时就发声,该维权时就维权。
毕竟,守法的不该是受害者,违法的才该被追责。
你的沉默,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
你的行动,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