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到底能逾期几次才上征信?很多人第一个月就踩雷了!
手头紧,借了笔网贷,想着“晚几天还应该没关系吧”?或者听朋友说“逾期一两次没关系,银行不会知道”,于是你心存侥幸,结果某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征信报告上多了一条“逾期记录”,贷款、办信用卡全被拒……这时候才慌了神:到底网贷逾期几次会上征信?有没有“宽容期”?
咱们就来彻底扒一扒这个让无数人“中招”的问题。
你以为的“小逾期”,其实早已被记上一笔
很多人以为,只有连续逾期好几个月,或者金额特别大,才会被上报征信。但真相是: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逾期超过30天,甚至更短时间,就可能上报征信系统。
举个例子:你借了某平台3000元,约定每月15号还款,结果你16号才还,只晚了一天,听起来好像不严重?但关键在于——这个平台是否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
像借呗、京东金条、微粒贷、度小满、360借条等主流平台,几乎全部接入了央行征信,也就是说,只要你逾期,哪怕只有一天,平台就有权将你的逾期记录上报。
也有些平台会设置“宽限期”,比如3-5天内还款不视为逾期,但这不是法定的,而是平台自己的政策。一旦超过宽限期,哪怕只晚一天,也可能被记入征信。
逾期一次就上征信?关键看平台是否“报”
这里要划重点:不是所有逾期都会立刻上征信,但一旦上,影响就是永久性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将客户的信贷行为如实上报,也就是说:
- 如果你借的是持牌金融机构(如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网贷),基本逾期就会报;
- 如果是小贷公司或非持牌平台,可能不会立即上报,但一旦被催收、转让债权,也可能通过合作机构上报;
- 更严重的是,有些平台虽然不直接上报,但会把你的信息共享给“百行征信”或“朴道征信”等替代征信系统,这些记录同样会影响你未来的信贷审批。
别再幻想“逾期一两次没关系”了,现实是:第一次逾期,就可能成为你信用史上的“污点”。
逾期多久会被记录?有没有“容错空间”?
我们来拆解一下时间节点:
- T+0 到 T+3天:多数平台有“还款宽限期”,部分平台如微粒贷、借呗支持3天内还款不计逾期;
- T+4 到 T+30天:进入“逾期状态”,平台开始催收,部分平台会在30天内上报征信;
- T+31天以上:基本确定会上报,且记录为“逾期1级”(M1),影响贷款审批;
- 连续3次逾期或累计6次:征信评级大幅下降,未来5年内都难以申请房贷、车贷。
重点提醒:哪怕你还清了欠款,逾期记录也会在征信上保留5年!
你以为的“技术性逾期”,银行可不这么看
有些人说:“我明明设置了自动扣款,结果银行卡余额不足,这不是我的错!”
还有人说:“APP显示还款成功,但后台没收到,这算谁的责任?”
听着挺冤,但征信记录只看“结果”:钱有没有按时到账。
除非你能提供平台系统故障的官方证明,否则这笔逾期,板上钉钉就是你的责任。
建议参考:如何避免网贷逾期影响征信?
- 优先选择有宽限期的平台,并设置还款提醒;
- 确保还款银行卡余额充足,避免因扣款失败导致“被动逾期”;
- 定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每年可免费查2次),及时发现问题;
- 遇到困难,主动联系平台协商,部分平台支持延期或分期,总比逾期强;
- 不盲目借贷,量入为出,避免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相关法条依据: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依法公开的信息除外,征信机构不得采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采集的信息。”《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8〕102号):
明确要求接入征信系统的机构,必须如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报送信贷信息。
别再问“网贷能逾期多少次上征信”了,真正该问的是:你愿意为一次侥幸,付出未来五年贷款被拒的代价吗?
在这个“信用即财富”的时代,一次看似不起眼的逾期,可能让你在买房、买车、甚至求职时寸步难行。征信不是吓唬人的工具,而是现代社会的“经济身份证”。
守信一次,受益长久;失信一次,修复五年。
从今天起,把还款日当成“节日”来对待,按时履约,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网贷到底能逾期几次才上征信?很多人第一个月就踩雷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