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监需要什么手续?很多人跑空了才后悔没看这篇!
听说亲人或朋友进了看守所,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立马收拾东西准备去探视,结果到了门口却被拦下,被告知“手续不全,不能见”?那一刻,心里的焦急、无助、委屈,全涌上来了。探监不是想见就能见,也不是带上身份证就行那么简单,我就以一名从业十几年的刑事辩护律师的身份,手把手告诉你:探监到底需要哪些手续,怎么才能一次通过,不白跑一趟。
咱们得搞清楚一个基本概念:探监分为“刑事侦查阶段”和“判决执行阶段”两种情况,它们的规则完全不同。
在案件还在侦查阶段(比如人刚被抓,还没判刑),这时候人一般被关在看守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律师和近亲属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会见,普通家属是不能随意探视的,这是为了保障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串供、毁灭证据等风险。
那么家属能做什么?
第一步,确认羁押地点,你可以通过办案单位(比如派出所、刑警队)或拨打看守所电话,核实被羁押人是否已被送至看守所,以及具体是哪个看守所。
第二步,委托律师,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在侦查阶段,只有辩护律师可以依法会见当事人,律师不仅能了解案情,还能带去家人的问候,更重要的是,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避免冤假错案。建议第一时间委托专业刑事律师介入。
那什么时候家属才能亲自探监呢?
答案是:案件判决生效,进入监狱服刑阶段后。
当法院判决生效,罪犯被交付执行,转入监狱后,家属就可以申请“亲情会见”了,这时候的探监手续就清晰多了:
- 确认服刑监狱:通过法院判决书或司法局查询,明确罪犯被分配到哪个监狱。
- 准备身份证明: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证明与服刑人员的亲属关系(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 填写探监申请表:一般由监狱提供,需如实填写探视人信息、与服刑人员关系、探视时间等。
- 预约探监时间:现在很多监狱实行网上或电话预约制,必须提前预约,不能直接上门,可以通过“司法部政务服务平台”或当地监狱官网查询预约方式。
- 遵守探监规定:比如不能携带手机、打火机、现金、食品等违禁品,着装得体,行为文明。
特别提醒:不是所有亲属都能随时探监,监狱会根据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探监次数限制等综合安排。首次探监建议提前一周准备材料,避免因资料不全被拒。
疫情期间或特殊时期,探监政策可能会临时调整,比如改为视频会见,所以出发前,务必提前拨打监狱值班电话确认最新规定,别让千里奔波换来一扇紧闭的大门。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第一次探监,建议这样做:
✅ 第一时间联系办案律师,了解当事人当前所处阶段;
✅ 若在看守所阶段,优先委托律师会见,获取第一手信息;
✅ 若已入监服刑,立即查询监狱官网或拨打咨询电话,获取探监指南;
✅ 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户口本、关系证明等材料,复印两份备用;
✅ 探监当天轻装简行,不带任何违禁品,保持耐心和尊重。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监狱法》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会见的方式、时间和次数,由监狱根据罪犯的改造情况和监管安全需要确定。”《看守所条例》第二十八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
小编总结:
探监不是人情事,而是法律事,很多人以为“我是他亲妈,凭什么不能见”,但法律有它的程序和底线。搞不清阶段、跑错地方、带错材料,只会让自己更焦虑。侦查阶段靠律师,服刑阶段靠手续,提前准备、依法办事,才是对亲人最大的支持,别让爱,因为不懂法而止步于铁门之外。一次顺利的探监,不仅是情感的连接,更是法治社会下,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与尊严。
探监需要什么手续?很多人跑空了才后悔没看这篇!,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