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和信用卡逾期,到底该先还哪个?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
某天早上刚醒,手机“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三条催收短信、两个陌生来电、还有几条来自不同平台的还款提醒,打开账单一看,信用卡欠了两万,三笔网贷加起来也快三万了,工资还没发,钱根本不够还,这时候,你最该纠结的不是“还不还得起”,而是“先还哪个”。
这可不是小事。处理顺序一旦出错,可能让你从“暂时困难”滑向“信用崩盘”,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当网贷和信用卡同时逾期,到底哪个该优先处理?
先看“身份”:信用卡是“正规军”,网贷是“杂牌军”?
别误会,我说的“正规军”不是说网贷不合法,只要是持牌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比如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正规网贷平台(如借呗、京东金条等),都是合法的,但它们在法律地位、催收方式、社会影响上,确实存在差异。
信用卡,本质上是银行授信,你刷的是银行的钱,逾期后,银行有完整的风控体系和法律手段,而大多数网贷,尤其是助贷平台或第三方合作机构,虽然也有合同依据,但背后的资金方复杂,催收手段有时更激进。
关键点来了:银行的逾期记录,直接上传央行征信,且不可逆,而部分非持牌或小平台的网贷,如果未接入征信系统,短期内可能不影响征信,但这并不代表可以不管——一旦被起诉,照样留下案底。
优先处理影响征信更直接、后果更严重的那个,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逾期后果大比拼:谁更“伤筋动骨”?
我们来算一笔账:
信用卡逾期:
网贷逾期:
- 多数平台先电话催收、短信轰炸,部分会爆通讯录。
- 非持牌平台可能不立即上征信,但若被起诉,法院判决后强制执行,同样影响征信。
- 风险:骚扰多、心理压力大,但除非金额巨大或涉嫌诈骗,否则极少涉及刑事责任。
重点来了:信用卡逾期对个人信用体系的打击是系统性、长期性的,而网贷更多是短期压力。如果你未来还想贷款买房、申请车贷、甚至开公司,信用卡的信用记录就是你的“经济身份证”。
优先级排序:三步走策略
面对多头债务,光焦虑没用,得有策略,我给客户常讲的三步法:
第一步:保征信,优先还信用卡
即使只还最低还款额,也要确保信用卡不断档,哪怕每月还500块,也比直接逾期强。银行看重的是“还款意愿”,持续小额还款,未来协商空间更大。第二步:网贷可协商,别怕沟通
很多网贷平台支持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利息,直接打客服电话,说明困难,申请“个性化分期”或“暂缓还款”。正规平台大多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到起诉那一步。第三步:分清轻重缓急,别“平均用力”
有人觉得“欠谁都是欠”,于是东拼西凑还网贷,结果信用卡逾期90天,征信直接拉黑。这是典型的“战术勤奋,战略失误”。
一个真实案例:小李的“翻身”之路
我之前有个客户小李,月薪8000,信用卡欠2.3万,网贷三笔共4.1万,当时他打算先还利息高的网贷,结果信用卡逾期60天,征信花了,后来想申请房贷,被拒,我建议他立即调整策略:
- 每月工资拿出3000还信用卡,最低还款+部分本金;
- 网贷全部申请延期6个月;
- 兼职做网约车,额外收入用于还网贷。
半年后,信用卡恢复正常,网贷也逐步结清。最关键的是,征信没再恶化,为未来留了条后路。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多笔债务逾期,记住这三条铁律:
- 优先保信用卡,哪怕只还最低额,也别让它上“严重逾期”;
- 主动联系网贷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保留沟通记录;
- 不要以贷养贷,更别借高利贷还信用卡,那是深渊。
真正的财务自救,不是靠“拆东墙补西墙”,而是靠“止损+规划+执行”。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
-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持卡人无法偿还时,可与发卡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超过5年。
-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经催收后仍不归还的,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网贷和信用卡逾期,优先处理信用卡,不是因为它“更贵”,而是因为它“更重”。
它关系到你的信用根基,影响的是你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自由。
网贷固然催得凶,但真正能让你寸步难行的,是那张被冻结的信用卡和征信报告上的“7”级分类。
别让短期的慌乱,毁掉长期的信用资产。
稳住征信,就是稳住人生的底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