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猥亵?别让模糊的边界,毁了你的人生
走在路上,突然被人莫名其妙地贴得太近;或者在拥挤的地铁里,感觉有人故意触碰你的敏感部位?那一刻,你心里咯噔一下,却说不清对方到底“越界”没有。
这就是“猥亵”在现实中最常见的模样——它不一定是暴力,但一定让你感到羞辱、不安和失控。
很多人以为,只有那种影视剧里才叫猥亵:比如深夜尾随、强行搂抱、甚至更恶劣的行为,但现实中,猥亵的定义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广泛,也更隐蔽,它可能是一次“不经意”的触碰,一句带有性暗示的玩笑,甚至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配上不当动作——只要让对方感到被冒犯、不适,并且行为人主观上带有性意图,就可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猥亵。
为什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猥亵”?
因为很多人直到被伤害后才意识到:原来这不是“小事”,而是违法!
更可怕的是,施害者常常打着“开玩笑”“我只是喜欢你”的幌子,把责任推给受害者:“你也太敏感了吧?”这种话术,正是猥亵行为得以长期潜伏的心理温床。
举个真实案例:一位女大学生在自习室复习时,邻座男生多次用脚轻蹭她的腿,还笑着说“别紧张嘛”,她当时没敢声张,事后越想越不对劲,鼓起勇气报警,警方调查后认定,该男生的行为已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猥亵行为,最终被行政拘留5日。
你看,不是只有身体暴力才算伤害,心理上的侵犯同样会被法律追责!
📌 特别提醒:
现在很多职场、校园、甚至网络空间都成了猥亵的新温床,比如微信发露骨表情包、开会时故意讲低俗段子、同事之间“无意”拍打臀部……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行为,一旦违背他人意愿并带有性暗示,就踩到了法律红线!
✅建议参考:如果你遇到疑似猥亵行为,请记住这三步——
1️⃣立刻说“不”:明确表达你的拒绝态度,不要怕尴尬或怕对方难堪,你的感受最重要!
2️⃣保留证据:拍照、录音、找目击者、保存聊天记录……这些都是维权的关键。
3️⃣果断报警或向单位/学校举报:别忍气吞声!法律站在你这边,沉默只会纵容更多伤害。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7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这些条款不是摆设,而是你维权时最硬的底气!
✨小编总结:
“什么是猥亵?”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该由模糊的道德感来回答,而应由清晰的法律边界来界定。
真正的尊重,是从不试探别人的底线开始的,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你是在学校、公司还是街头,都要明白:身体自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形式的不当接触或言语骚扰,都不是“小事”,而是违法!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发声,也让施害者知道:猥亵不是玩笑,而是代价沉重的错误选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